第4部分 (第1/5頁)
不受約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蘇州市的工業總產值一直緊隨大上海之後,成為中國第二大工業基地!這個數字令蘇州人自己都有些不敢相信:這是咋回事·
第1章“蘇”是塗金的中國(5)
這種格局是從2004年開始的,這一年的蘇州全市工業總產值為9560億元,除上海之外,中國所有的其他城市全都在蘇州之後。
到了2008年,這種排列和局面仍然沒有多大改變,蘇州仍然如一頭奔騰長嘯的駿馬,遠遠地走在了中國諸多城市甚至是諸多省份的前面。在“發展”二字成為當代社會的主旋律時,一個發展著的城市和發展著的地域從來都受到旁人的尊敬,並被樹立為榜樣和旗幟。
在已經有這麼多年不可更改的發展事實面前,蘇州人自己仍然不敢相信:自古以來,蘇州似乎一直是個區區小域,怎麼可能成為全國的重鎮黃金地呢·
而且蘇州人又在近年發現了一個更加令他們激動不已事實:蘇州全市的農民收入又是全國第一,人均達11680元(2008年),而全國的平均水平是4761元。2008年,蘇州市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867元,全市財政總收入1500多億元。
按照科學發展觀的理念,許多地方已經不把GDP作為衡量一個地方經濟實力的標準了,地方財政收入似乎成為一種真正的實力標準。
在蘇州採訪時,市長閻立告訴我:在2008年蘇州全市財政總收入的1500多億元中,地方財政一般性預算收入為668億。“我們向國家和省上交了約800億元……”
市長說這話時,臉上泛溢著驕傲的表情。
市長繼而娓娓道來:“自宋朝以來,中國的經濟中心一直在南方,而南方又主要為蘇南,因此蘇州一直是國家的納稅大戶。有道是:蘇湖熟,天下足。地處太湖流域的蘇州從南宋開始,世代成為中國的米糧倉。蘇州人民辛勤勞作,遂使這片水鄉有‘衣食半天下’之稱。以往歷朝歷代,我們蘇州向朝廷貢奉的是衣糧和手工業品。改革開放30年來,蘇州成為國家工業經濟和外貿經濟的重要基地。這是我們蘇州今天最大的亮色了。”
“東南財賦,姑蘇最重;東南水利,姑蘇最要;東南人士,姑蘇最盛。”這是乾隆年間在中國社會流行的一句話。在數千年的農耕文明社會里,蘇州人民以自己的勤勞、智慧,創造了中國農業文明的輝煌。歷史上傳統的農業文明的輝煌照耀在這塊土地上,它把它的所有精華投放到了無比柔媚的水鄉澤國,它所呈現的繁華風韻,體現了中國江南社會經濟的特色,因而蘇州人的歷史性貢獻可以用一個美麗風韻的母親向瘦弱而成長著的子女們源源不斷送去乳汁來形容。
千年以來的中國,假如沒有這樣一位美麗而風韻、慷慨而無私的母親與她甜潤而豐足的乳汁,是不可想象的。
現代化工業文明的今天,這種態勢並沒有多少改變。蘇州在國家經濟與發展的地區大家庭裡,仍然扮演著這樣一位美麗而風韻、慷慨而無私的母親角色。
這種精神在有些人看來是不可思議的。但看一看吳人的祖先,你就不再感到奇怪了。為國負重,從吳人祖先就已經牢牢地植根在心中——公元前11世紀,泰伯與仲雍真誠無二地為國讓賢與奉獻精神,數千年以來一直埋藏在吳人的血脈裡,直到今天依然如此。
梅里的泰伯墓與虞山腳下的仲雍墓,千百年來始終香火不斷,寄託了吳地後人對祖先那種不可抗拒的敬意。讀史人皆知道,由於泰伯、仲雍二兄弟的讓位,中國古代社會才有了一位聖賢君主和一個偉大的周王朝。
又過了幾百年,中國出了一位開創中華民族偉大文化的聖人孔子。這位孔聖人是個非常浪漫的理想主義者,他一生追求“禮”、“仁”,並對未來的世界懷有強烈的憧憬,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