鍵盤戰鬥家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英國還在羊吃人呢。
西方的商人同樣是地主。
例如童年三部曲中的磨坊主,也是當地的地主。
同樣的道理。
在明初。
還未興盛的地主階級,是推動不了工業革命的。
只有勳貴才可以。
而且是能讓皇權妥協的勳貴。
朱棣本身就是最大的藩王之一,他還是未來的皇權。
而自己則是未來的未來的皇帝。
朱高熾敢向朱棣提出要搞工業革命。
換做其他的人當著朱棣的面,要搞所謂的工程隊,就只個“隊”字,立刻引起猜忌。
但也就有眼前的朱高熾了。
哪怕朱高煦都不行。
朱棣雖然心裡有些憂慮,卻也沒有打斷長子的話。
長子,是要撐起家業的。
“煤的價格還有下降的餘地,成立工程隊,在各煤場修建鐵路,從礦區直接修到北平城。”
又是一個忌諱。
“鐵道是何物?”
朱棣一臉的納悶。
長子從哪裡學來的東西,盡是他沒有聽過的。
不過人就是如此。
越是別人說些聽不懂的,還越是吃這一套,反而覺得高大上,有搞頭。
朱棣也擺脫不了這種習性,有種兒子成才的欣慰。
世界上最早的鐵路,誕生於十九世紀的英國。
從最開始只能抽水用的蒸汽機,經過百年的技術發展,人們終於把成熟的蒸汽機裝上了火車。
同樣。
蒸汽火車最開始的運用也是用在了煤場之中,連線城市與港口,通往煤炭產地。
火車的前期市場需求是用來拉煤。
現在萬三蒸汽機,只是初代產品,想要裝上火車那是天方夜譚。
抽水用的蒸汽機,與火車頭上的蒸汽機,兩者雖然都叫做蒸汽機,原理也相似,但其實已經是兩種產品,劃時代的產物。
不過。
抽水用的蒸汽機不行,卻可以用馬。
馬拉火車。
本來是一個過渡的產物,但卻正好合適當下。
“鐵道是一條專門的快速道路,可以比直道還要快速以及大量的運輸商品,更可以運輸人。”
在最後一個字上,朱高熾拖長了聲音。
朱棣能聽懂嗎?
當然能。
長子的意思是,鐵道可以快速的行軍。
“可以修到草原上嗎?”
朱棣無師自通,問出了最關鍵的問題。
“能。”
現在不能,未來一定能。
受限於產能。
這才幾個月而已,已經把煤礦業推動到現在的地步,朱高熾非常滿意了。
至於鐵礦,冶鐵業。
也是需要先解決市場需求問題。
煤則可以解決燃料。
從晉朝的炒鋼法,到唐宋的鑄制改鍛制,然後就是現在明初的生鐵淋口法,以後日後蘇州工匠發明的蘇鋼法。
按照後世的標準,發明就是科學家的話,那麼中國古代有無數的發明家。
猶如鼎鼎大名的瓦特,也是一名工匠,出身於工匠家庭,他的父親是熟練的造船工人。
瓦特成年後,從一家儀表修理廠的學徒做起。
工業革命被吹噓的神乎其乎。
恨不得把中國古代的工匠踩到腳底下,否定他們的一切成果。
工業革命的確偉大。
但是真怨不得古代工匠。
古代迭代遞進的工匠技術,每朝都會大幅提升的冶鐵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