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水盈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這雲天山脈橫貫南北,阻絕東西,斷了西錚北幽兩國的陸上往來。知春江以北的兩國,明明相鄰,卻只能依靠水路自知春江逆流而上才得交流。而知春江號稱世間第一險,其水道險絕,江流湍急,臨雲天山處又有暗礁回流,七百年來沉沒商船無數,因此兩國交流實為不便。
幸有北幽樵夫砍柴時覓得“雲間道”,一線天橫穿雲天山,直抵西錚。
北幽與西錚兩國得知此道,便都派人前往。兩國官員會面商議之後,約定共同出錢出力,派人開擴、加固了這條山道,使其從山中狹徑變為了可供車馬往來的通途。
至此,兩國得以陸上互通,雲間道為兩國帶來無盡的財富資源。
只是十年前的某一夜雲天山附近忽然陰雲遮月,地動山搖,轟隆之聲連綿不絕。雲天山兩側居民驚醒於夢中,是夜空中陰雲密佈,兩國百姓依稀可見雲天山搖晃不已,便盡皆傳言云天山欲塌,於是雲天山兩側的百姓連夜搬出數十里,唯恐被此等天災害了性命。
地動山搖持續了一夜,兩國人心惶惶,以為天災降臨,雲天山脈周邊震塌民宅無數,好在周邊百姓撤離及時,這才沒有百姓喪生。
然而一夜過後,雲天山如往常一般安靜聳立於兩國之間,似乎昨夜的地動山搖從未發生過,除卻以往就存在於西錚境內的荒原林野,雲天山腳甚至連落石都不見一塊。這使得許多百姓都懷疑昨夜的地動山搖是不是自己的夢境。
趕來救災的北幽國官員還在慶幸,以往地震山崩於國於民皆是大難,難得昨夜那麼大的動靜都沒有百姓遇難,看來是天佑北幽。只是當他組織人手去雲間道檢視時卻傻了眼,難怪山腳沒有落石,原來雲天山的落石都落到了雲間道內!
那夜地動山搖,雲天山落石碎巖何止萬千?這些落石將北幽與西錚兩國的通途盡數阻塞。雖說鍛體武夫、修士能攀登上落石,或可從嶙峋奇石間穿越雲間道,可往來商隊是絕對走不了的,雲間道一堵,得壞了兩國無數財富。
於是西錚北幽皆派匠人前來開山碎石,試圖清理雲間道中碎石,重新開通此道。
兩隊匠人忙了一年,進展順利,眼見雲間道即將復通,兩隊工匠甚至嚮往起了完成任務後的獎賞。可哪知當兩隊相距不過二里時,山間落石竟變得堅硬無比,連經驗豐富的老工匠都無法辨別這是何種石頭,匠人們的進度一下慢了十倍不止。
進度緩慢而工期將近,兩隊匠人均將情況彙報至各自朝廷。
北幽這邊,北幽國師親自來到雲間道,獨自視察一番後說此石既難開便暫緩之,於是撤了此處工匠。此時北幽已打下玉軫外線諸多郡城,佔了北幽至原玉軫境的知春江渡口,正是需要加強新地商貿的時機,北幽國師便鼓勵商隊改道,改為與所佔玉軫國土以及玉軫以西的汜南國交易往來。
國力強盛的北幽國可以放棄雲間道,可對西錚而言,雲間道帶來的財富可是佔了很大份量,難以捨棄。因此,西錚國不願放棄雲間道,而是責罰了原先的工匠,重新派了一隊由修士帶領的工匠,以五年為期,令其開通雲間道,若是違了期限,則押赴囚園。
就如同製作棺木的修士被稱作奠匠一般,鑿石開路的工匠中的修士,被稱作開山工。那開山工是個六旬老漢,帶的一眾工匠也非年輕力壯之輩,而多是經驗豐富的中年工匠。
一行新工匠確實能耐非凡,不過兩年,雲間道殘餘碎石被開鑿近半,五年之內完成此工程似乎並非難事。
只是這時,工匠們卻遇到了新的麻煩:一塊青綠巨石攔在雲間道中間,巨石高十五丈,寬十二丈,巨石極堅,斧鑿難入。一眾工匠縱是經驗豐富,卻對此巨石皆無可奈何,他們手中的工具便是開鑿一整天也鑿不下兩斤石料,與其說是開山碎石,倒像是在精雕細琢,也就老開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