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頁 (第2/3頁)
曹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反應。呂不韋把身子往後一靠,閉目沉思。他的思緒有點亂。李斯一席話,有如當頭棒喝,敲得他昏沉沉的。但要說呂不韋從不居安思危,那倒真是太低估他了。呂不韋雖貴為相國,然而卻有一塊心病,那就是他一直無法染指軍權,軍權始終牢牢控制在秦國宗室重臣手中。是以,他蓄養三千士人,極力籠絡,使其能為己用,能為己死,其實也兼有自保防身之用。三千士人倘糾結得好,也是一支相當可觀的精銳部隊,就算那些宗室重臣意圖兵變,要加害於我呂不韋,看在這支部隊的份上,他們也得再掂量掂量。李斯啊李斯,你說的道理我何嘗不知,我不是捨不得三千條人命,我是不能自毀戰鬥力啊。
人,不是這樣子殺的。在古代,對那些握有生殺大權的人來說,殺一個人只是一項簡單的工作,一聲咳嗽,一道眼神,都可以殺人於無影無形。但從殺一個人到殺三千人,那就會由量變引發質變,成為一項浩繁艱巨的高風險工程。就算呂不韋有心殺三千士人,他也未必敢冒這樣的風險。千萬不可小看這些吃白食計程車人,他們可不會甘心俯首就誅,一旦事情洩露,這些士人聯合起來反戈一擊,先一命歸西的還不定是誰呢。就算呂不韋真能成功地殺掉三千士人,他也不得不顧及國際輿論的壓力。那時候的諸侯大臣,有一個共同的愛好,那就是狂喜歡指責甚至是干涉別國的內政。一旦真對三千士人進行大屠殺,可想而知,從六國遠道而來的滔天口水,呂不韋套十個救生圈也能被活活淹死。
呂不韋計較已定,睜開眼睛,道:&ldo;李斯,說得好。但這三千士人,本相一個也不能殺。&rdo;
李斯自然瞭解呂不韋的苦衷,他淡淡地道:&ldo;李斯明白。&rdo;
呂不韋心中一動,不由得問道:&ldo;莫非你有兩全之策?&rdo;
李斯一笑,道:&ldo;李斯早知相國宅心仁厚,必不忍取士人之性命。夫人之立功,豈不期於成全邪?身與名俱全者,上也。名可法而身死者,其次也。名在僇辱而身全者,下也。李斯不才,卻有一計,能保相國身名兩全。&rdo;
呂不韋原本傲慢的語氣開始變得真誠而謙恭,道:&ldo;不韋魯鈍,願得先生教之。&rdo;
李斯悠悠說道:&ldo;所謂養士,重在一個養字。李斯以為,相國對門下士人嬌縱太過,優其俸祿,肆其所為,不忍稍加約束之。相國以為如此厚待士人,士人必感相國之恩。殊不知,凡士人者,必自恃其才,而相國於門下士人無所任事,養之有日,用之無時,士人懷才而不得見用,長而久之,必心生怨恨,此士人之通病也。授士以金,不如授之以事,相國若能聽李斯一言,則門下士人皆能各展所長,各任其用,人人皆自以為相國重己也。如是,則士人歸心,相國坐收其利而不得其害。此方得養士之妙法也。&rdo;
呂不韋見李斯說話雲遮霧繞,不著邊際,急道:&ldo;請先生明示。&rdo;
【6說大人者,利之!】
李斯見火候已到,也就不再吊呂不韋的胃口,從容答道:&ldo;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再次立言。今相國德行廣被,萬民浸澤;匡扶秦室,功高天下。人生三事,相國唯欠立言而已。為今之計,何不集門下士人於一堂,授以竹簡刀筆,使人人著所知所聞,以為備天地萬物古今之事,上關天文,下窮地理,匯諸子百家,錄古史舊聞,輯而成書,立言於當前,光耀於千秋。&rdo;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