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包衣奴 (第1/2頁)
何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多爾袞意識到,大清再也經不起損兵折將了,遊牧民族政權,之所以不長久,很大的原因就是經不起失敗。
蒙元國師阿魯臺、也先,土默特大汗俺答,他們無論贏了大明多少次,可只要輸了一次兩次,最後都只能俯首稱臣。一個個都做起了順義王。
滿清雖說建立了帝制,但總的來說,還是一個聯盟式王朝,本身就是一個利益共同體。
而中原王朝,在文化與意識形態上,幾千年前就是一個整體。
中原王朝強大的文化底蘊,可以經得起一次又一次失敗。
代善、濟爾哈郎之所以能成為三大攝政王之一,自然也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所以,對於此次換俘,最後能夠和天雄軍達成什麼樣的協議,關乎著大清的生死存亡。
但換俘,就必須答應鐘君義提出的,交換三十萬漢民。
皇太極答應了換俘之後不久,就駕崩大行而去。
所以,自皇太極死後,大清內部為了權利重組,根本無暇組織用來換俘的漢民,就連原本準備安插的細作,都是皇太極生前安排的。
如今要想快速準備三十萬漢民,只能在瀋陽、以及丹東附近召集漢民。
但瀋陽與丹東附近的漢民,又大多是兩黃旗的包衣奴,一下子召集這麼多的漢民,對兩黃旗來說,簡直就是傷筋動骨。
豪格聽說後,臉色陰沉得彷彿能滴出水來,他緊緊握著拳頭,眼中閃爍著憤怒的火花。
多爾袞動用兩黃旗的包衣奴,去換回幾萬大清戰俘的行為,讓他心中的不滿和憤怒達到了極點。
他深知這些包衣奴對兩黃旗的重要性,他們是維護兩黃旗貴族們錦衣玉食的保障,也是這些人財富的象徵。
如今,皇阿瑪剛去世沒多久,多爾袞卻毫不顧忌地將屬於兩黃旗的包衣奴,當作交換戰俘的籌碼,這無疑是對兩黃旗的一種侮辱和打壓。
豪格的心中燃起了一團怒火,他無法容忍多爾袞這種肆意妄為的行為。
他決心要為兩黃旗爭取權益,不能讓他們的尊嚴和利益受到絲毫損害。
他要讓多爾袞知道,兩黃旗不是可以隨意擺弄的工具,他們有著自己的驕傲和堅持。
可是讓豪格沒想到的是,他在兩黃旗貴族之間的動員並沒有引起太大的波動。
兩黃旗大多都是跟隨奴兒哈赤一起打江山的老人。
前面提到過,中華歷史千百年來,在子侄教育方面,能夠超越奴爾哈赤的,幾乎無人能出其右。
自然而然,而努爾哈赤自帶兵以來,能夠一次次的以少勝多,對待部下的教育與管理,也同樣有非同尋常之處。
而兩黃旗能夠成為大清皇家衛隊,戰鬥力是一方面,更主要的是,他們對大清的絕對忠誠。
對於豪格的蠱惑,絕大多數兩黃旗的人都不置可否,因為他們都知道,若是沒有了大清,他們就都得回到白山黑水去打獵挖人參。
大清兩次戰敗,已經到了生死存亡的階段,如今三大攝政王的權宜之計,只是在瀋陽附近徵召三十萬包衣奴,就可以暫時解除危機,兩黃旗作為大清的守護者,沒有理由不忍痛割愛。
豪格到處串聯,碰了一鼻子灰,可沒想到的是,徵召的漢人包衣奴,卻一個個呼天搶地,死活不願意去換俘。
原因無他,自努爾哈赤宣佈七大恨反明以來,經過二十多年的掠奪,死在建奴刀下的漢民,少說也有千萬,而能存活下來的漢民,早就奴性十足了。
大明本身的制度,雖然朱元璋在開國之初明令禁止蓄奴,但發展到最後,到了王朝末期,已經到了不以奴恥,反以奴榮的病態社會,不然也不會發生吳橋兵變這檔子事。
幾乎所有的王朝,最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