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意孤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抵達北京。進呈自鳴鐘、聖經、《萬國圖志》、大西洋琴等方物,得明神宗信任。1601年,明神宗下詔允許利瑪竇等人長居北京。
之後利瑪竇在北京以豐富東西學識,結交中國計程車大夫。常與賓客談論天主、靈魂、天堂、地獄。同時編撰新書,包括以中文寫成的《二十五言》等,得到不少中國知識分子的尊重。到了1605年,北京已有200人信奉天主教,當中有數名更是公卿大臣。這當中最著名的,也是後來影響最大的是進士出身的翰林徐光啟。
帶著西學而來的利瑪竇開展了晚明士大夫學習西學的風氣。由明萬曆至清順治年間,一共有一百五十餘種的西方書籍翻譯成中文。
利瑪竇撰寫的《天主實錄》以及和徐光啟等人翻譯的歐幾里得《幾何原本》等書不僅帶給中國許多先進的科學知識和哲學思想,而且許多中文詞彙,例如點、線、面、平面、曲線、曲面、直角、鈍角、銳角、垂線、平行線、對角線、三角形、四邊形、多邊形、圓、圓心、外切、幾何、星期等等以及漢字“歐”等就是由他們創造並沿用至今。
利瑪竇製作的世界地圖《坤輿萬國全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世界地圖,在中國先後被十二次刻印。而且問世後不久,在江戶時代前期也被介紹到了日本。該地圖使得日本人傳統的崇拜中國的“慕夏”觀念因此發生根本性的變化。對日本地理學的發展,有著很重要的影響。北極、南極、地中海、日本海等詞彙皆出於此地圖。至今,日本仍稱17世紀至18世紀的地圖為利瑪竇系地圖。
1610年(萬曆三十八年)5月11日利瑪竇病逝於北京,賜葬於平則門外的二里溝。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湯若望對中國的貢獻
湯若望對中國的貢獻
中華民族不僅無私的把本民族的發明創造傳授給別國,同時也非常謙虛地學習來自其他國家的先進文化和技術。
繼利瑪竇之後,出身於德國科隆貴族世家的湯若望是又一名活躍於明清之際的著名耶穌會傳教士。湯若望的在華經歷可謂跌宕起伏,坎坷不平。他不僅是明朝滅亡、清兵入關的見證人,而且以其凜然正氣,獲得新統治者的應允,得以“留居原寓”,繼續其曆法的修定工作。
“竊維九萬里孤蹤,結知英主。既榮其生,復哀其死。魚水相歡,得若將終其身,又預為之計,久遠如此。寵施優渥,出於格外,豈人力也哉!”--湯若望墓誌銘。
1660年,耶穌會傳教士、德國人湯若望在中國大清皇帝順治賜予他的塋地上建立了一座聖母小教堂。教堂前樹立石碑一塊,碑上便用滿漢兩種文字刻著上述碑文。在感激中國君主知遇之恩的同時,不遠萬里來到這一東方古國、當時已年近古稀、在華渡過了大半生的湯若望,並沒有忘記身負的傳教使命,以及對天主的景仰。
“古聖賢於遇合之際,率歸之天。今予之得遇主上,用西法以定運,進修士以演教。道之將行,日升月恆,殆未可量。又不特一身之感恩稱知遇而已,謂非天主上帝默作合於其間,可乎?”
隨著1498年葡萄牙航海家達伽馬開闢東方新航線,大批歐洲殖民者和商人相繼東來。自明朝中葉起,天主教的耶穌會、方濟各會和多明我會的傳教士也紛紛進入中國內地,其中以耶穌會勢力最大,他們逐漸由澳門深入內地,開啟傳教局面,使天主教在中國立下根基。就連“天主”一詞也是16世紀耶穌會傳教士進入中國後,借用中國人較容易接受的名稱對其所信之上帝賦予的稱謂,從此中國便把他們傳播的宗教定名為“天主教”。耶穌會士的代表人物當首推義大利人利馬竇、瑞士人鄧玉函、德國人湯若望以及比利時人南懷仁等,他們甚至躋身朝廷,博得了中國皇帝的青睞。
然而,深受中國儒家思想影響,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