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悠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唐朝初期(這裡僅指李淵、李世民時期)又是如何演化的呢?這正是本文想和大家討論的核心主題。

二、歷史上的一場唐朝朝野的佛、道大討論

不過唐朝初期在確定佛道兩家的具體發展策略時,朝野上下是經歷過一番大討論的,在述說策略前有必要先介紹下這場至關重要的佛道論戰。

(一)道教勢力的進擊

當時,太史令傅弈(道士出身,精通天文歷數)在武德四年、武德七年兩次上書唐高祖李淵,他從儒家倫理出發,認為佛教存在諸多弊端,“與百姓無補”、“與國家有害”,指出佛教擁有自己的寺院田產卻無需交稅,佛教徒漸多而無需服役,不利於國家的長遠統治。

《舊唐書·傅弈傳》:佛於西域,言遙路遠,漢譯胡書,恣其假託。故使不忠不孝,削髮而揖君親;遊手遊食,易服以逃租賦。

傅弈此舉引起了許多道士的附和,諸如李鍾卿等人也紛紛著書《十異九迷論》等來提供輿論上的攻勢。

(二)佛教勢力的反擊

然而,面對道教的輿論攻勢,佛教中人同樣有人挺身而出。當時的高僧法琳素有“護法沙門”之稱,面對傅弈等人的責難,他的應對可謂十分完備,他吸取了先前直接引佛教經典反駁效果不佳的教訓,直接著書《破邪論》。

在《破邪論》中,法琳論述了佛家與儒家不僅有共同之處,甚至猶有過之,都主張要以五常(佛教中對應的是五戒)來作為行為處事標準,儒家以五常作為人之為人的標準,而佛家則甚至把五常作為來事仍可為人的先決條件。他認為佛家只是形式上割捨親情、君臣等,但是為了尋找眾生脫離苦海的“大順”:

《破邪論》:雖形闕奉親而內懷其孝,禮乖事主而心戢其恩。澤被怨親,以成大順,福沾幽顯,豈拘小違。

不僅如此,他還著書《辯正論》對《十異九迷論》進行反駁,可謂寸土不讓。

對道家,其實唐朝初期是和隋朝時期完全不同的態度的。儘管兩個朝代間隔時間很短,李淵、李世民等更是曾經在隋朝為官,但完全不同於隋文帝對佛教的狂熱,他們選擇了尊崇道教、並扶持道家的發展。李淵在位時,便認老子李聃為李唐王朝的祖宗。

武德八年,李淵下詔確定了道教在先、佛教在後的宗教基本策略:

老教孔教,此土先宗,釋教後興,宜從客禮。令老先、次孔、末後釋宗。

到了李世民在位後,貞觀十一年,李世民出於扶持道教發展需要,再次頒佈了《令道士在僧前詔》,再次重申了道教在先的地位:

……至於稱謂,其道士女冠,可在僧尼之前。

當然,與李淵想比,李世民對道家的支援更為明顯,比如他曾經在亳州、兗州等地修建了道家宗廟,還專門安排了經費、人員。

可以說,道教在這時迎來了蓬勃發展時期。

其實,從社會現實來看,當時佛教已經發展到一個高峰,一句“南朝四百八十寺”道出了佛教的發展迅猛。如果說隋朝是佛教的蜜月期的話,那麼唐朝初期,尤其是李淵在位時期,對佛教就不是那麼友好了。

李淵登上九五之尊後,不僅如上文所述直接以詔令形式排定了佛教居後的地位,還在武德九年三月下詔《沙汰佛道》,儘管詔書中肯定了佛教的作用,但是對佛教的弊端揭露更多,比如詔書中指出,佛教有“浮惰之人,苟避徭役,妄為剃度”等弊端。而且,由於當時佛教勢力較大,雖然道教也在沙汰之列,但客觀上卻起到了扶持道教的作用。根據《沙汰佛道》詔書,只京師留三寺千僧,其餘寺宇並賜王公,僧徒放還故鄉,可以說若按照此舉,佛教發展將被嚴重打壓。

然而,這時候事情出現了轉機,由於當年的6月3日,爆發了玄武門事

武俠修真推薦閱讀 More+
朕的愛妃太能捲了

朕的愛妃太能捲了

江山雀
網際網路大廠卷王姜嫻穿越了。穿越前,她剛因為焦慮症向醫生求助:“我一天不加班渾身難受,放一天假就呼吸不暢,怎麼辦?”朋友問道:“你這病傳染不?來我公司待一下,抓緊把這病傳染開去!”穿越後,來到慢節奏的後宮,人人無所事事,她快閒瘋了!於是她二話不說,直接開卷。*某不願透露姓名的答應:十一月份,京城雪下得最大的時候,姜答應天天在梅園跳舞!我的親孃啊,用得著這麼賣命嗎?爭寵什麼的,那就不是我們年薪四兩該
武俠 連載 337萬字
不想以天賦論,卻將天賦拉滿

不想以天賦論,卻將天賦拉滿

8戒
創世元素定中州,橫掃八荒仙魔界。幼童家遭不幸慘被滅門,於絕境得天外機緣。吸精華,煉軀體,十年後回大陸報仇雪恨。無意間解開家族之秘,並得知人間與上界微妙關係。後問鼎修煉一途,達至巔峰。最終平定世間戰亂,揮劍問天,向諸神發起挑戰。...
武俠 連載 145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