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頁 (第1/2頁)
水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這裡的春天非常短暫, 給人最深的印象就是在戶外待久了依然會覺著刮臉的南風, 和因為開化而無處下腳的道路, 當然還有巨大的溫差。
蘇慧蘭時常感覺白天天頭好的時候, 穿一件毛衣在外面也不覺得涼, 可到了晚上棉襖就得立馬套上;
明明院子裡的積雪白天已經化成了一片「小湖」, 可過了一宿,頂上居然又結了一層冰。
這還不算, 頭一天你正覺著天氣會越來越暖和的時候,第二天就突然下了一場鵝毛大雪, 這樣的情形在本地也是常態。
按照大夥兒的說法, 就是陽曆五月初下雪都是再正常不過了。
土地沒有解凍,室外晝夜溫差又大,本地人為了不耽誤種菜,就會用木板釘成一個長木形的大木盒,前一年秋天往裡灌滿從老樹根下挖來的肥土。
有的人家冬天就把這木盒放在屋子裡,用來種點小蔥、小白菜之類,但是大多數人家都是暫時收進倉房,等開春四月份,拿進屋裡, 用來播種育苗。
黃瓜、茄子、辣椒、西紅柿、豆角、窩瓜、角瓜,種類和山外的都差不多。
而每年一到這時候,村子裡的大娘媳婦子們也開始挨家挨戶的串門子。
東家討點黃瓜籽,西家要點茄子籽;
或者等菜苗們破土長大後,直接相互贈送菜苗。
在這個過程中,婦女們既得到了豐富自家菜園子種類和產量的機會,也藉此聯絡了感情,順便還能私下傳點小道訊息,聽兩句新鮮事解悶兒,可謂是一舉三得。
蘇奶奶今年也育了不少苗,其中有幾棵辣椒苗就是專門幫李奶奶家育的。
周天這天,蘇慧蘭在家休息,李奶奶過來取辣椒苗,順便給蘇奶奶遞信兒,說是丁二叔爺家的母豬昨晚下豬仔了,這一窩整整十二隻,都活了!
蘇大伯如今在家養病,家裡沒了主要的收入來源,但是支出卻不見少,所以祖孫倆早就商量著開春以後抓點豬仔、羊羔啥的,讓大伯兩口子養著,到年底也是個進項。
正好聽說丁二叔爺家的母豬五一之前就能下小豬仔,便早早打好招呼要訂上兩隻。
丁二叔爺是李奶奶的親弟弟,李奶奶就特意過來知會蘇奶奶,說等豬仔一斷奶,就讓她抓兩個壯實的回來。
說了會兒豬仔,又研究了一陣兒蘇奶奶的菜苗,兩個老太太就坐在炕頭上開始嘮家常。
恰好這時外屋地水開了,蘇慧蘭就起身去灌水。
李奶奶瞧著她出去了,就湊到蘇奶奶跟前小聲道:
「前兒俺去林嫂子家裡要鞋樣兒,吳二楞家的也去了!」
「這貨不知道咋想的,還惦記上你家蘭蘭了!」
蘇奶奶忙抬頭:「惦記俺家蘭蘭?這啥意思?你快跟俺學學!」
李奶奶就說道:「吳二楞家的孃家在宏偉大隊你知道吧!她孃家人前兩天過來,正好在村口看見你家蘭蘭了,當時就相中了,回頭就讓吳二楞家的找人給說合!」
「這不是剛過完年那陣兒,吳家的母豬又揣上崽兒了嗎,前兩天林老哥就順口跟吳二楞提了一嘴,說想等他家豬崽生了買一隻。」
「吳二楞家的就覺得這是林老哥和林嫂子要求上她了,她知道林家跟你大嫂家關係不錯,就馬上一臉牛氣哄哄的來找林嫂子,非讓林嫂子幫忙給她孃家侄子提親!」
蘇奶奶聽完氣得不行!
「她那孃家侄子讓她大哥、大嫂慣的又懶又饞,整個向陽公社都掛名,居然還惦記俺的蘭蘭,她們咋好意思?!」
李奶奶忙安撫她:
「林嫂子當時也這麼說的!她叫吳二楞家的回去拉上她侄子好好撒泡尿照照,是癩□□就琢磨□□的道兒,可別整天惦記那天鵝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