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存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軍戰俘也從此開端。霍斯對試驗結果並不滿意,他要求部下繼續提高殺人的效率。至於改進的情況,霍斯4 年後在紐倫堡法庭受審時有所交代:&ldo;後來有一次對900 名蘇軍戰俘的毒殺……,那是在第一次試驗後不久,在原先的焚屍場陳屍棚內進行的。當運送蘇軍戰俘的軍列到站,戰俘們從車上走下來的時候,我們臨時在陳屍棚的天花板上鑿開幾個小孔。戰俘被分成幾批,安靜地走進去,他們以為要接受一次例行的消毒。最後一個戰俘進去之後,沉重的門在他身後嚴嚴實實地關閉了。接著,一個黨衛軍士兵透過天花板上的小孔,把氫氰酸晶體投了進去。當我們往室內撒毒劑時,從陳屍棚裡傳出一陣陣喧譁聲。幾個戰俘叫喊起來:&l;毒氣,毒氣&r;。接著聽見恐怖的喊聲,戰俘們猛烈地撞門……,幾個小時以後,門才被開啟&rdo;。此時,900 名戰俘全部變成了僵硬的屍體。霍斯承認,這是他頭一次見到這麼多人被毒劑毒死的場面,但他感到&ldo;工作上的滿足和欣慰。因為我們很快就要開始更大規模地滅絕猶太人,而當時不論是我還是艾希曼,都在為此事發愁;直到那時,我們都還沒有找到能夠大規模處決囚犯的好辦法。我們曾設想,要大規模處決猶太人,最好使用某種毒氣,而不採用槍斃的辦法。但採用何種毒氣,具體使用何種辦法,我們還不清楚。這次試驗使我們明確了應該使用的毒氣與使用它的具體辦法……。&rdo;此次試驗使用的陳屍棚隨後變成主營的第二座毒氣室。1942年夏天比克瑙的現代化毒氣室尚未運轉之前,這兩座由囚室或陳屍棚改建的毒氣室,曾發揮了不小的作用。以後,霍斯又下令在比克瑙分營建立了兩個由木板房改建的毒氣室。經過技術改進,到1942年春,這4 個毒氣室均已達到在15‐30分鐘內殺死所有人內的受害者的水平。由於殺人規模相對有限,無須大型焚屍設施,故此直到1941年底,奧斯維辛主營才建造成第一座焚燒毒氣受害者屍體的焚屍爐。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