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頁 (第1/3頁)
劉憶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經過上述這番佈置安排,10月25日終於選出了&ldo;國民代表&rdo;,10月28日即進行&ldo;決定國體&rdo;的投票。這個投票仍是分散在各省舉行,由各省的將軍、巡按使監督,由&ldo;國民代表&rdo;進行記名投票。&ldo;方法是在票上預先印好&l;君主立憲&r;四個大字,由代表自己在選票上簽名,再於自己名下寫&l;贊成&r;或&l;反對&r;字樣,進行投票。在參加決定國體投票之前,每個國民代表&l;贈給&r;大洋五百元,作為參加選舉的&l;川資和公費&r;。代表們拿到這筆&l;川資&r;,當然心中有數;投票既是記名式的,誰投什麼票都不難查明,所以投票結果,全體國民代表一千九百九十三人全部&l;贊成君主立憲&r;。44&rdo;隨即又進行了皇帝的選舉,其程式與國體投票完全相同。選票上印有&ldo;選舉袁世凱為中華帝國皇帝,以國家最上完全主權奉之皇帝傳之萬世&rdo;的字樣,也由&ldo;國民代表&rdo;在選票上親自簽名,投票,結果自然也是全票當選。這個結果匯總到中央後,參政院代行立法院即於12月11日正式推戴袁世凱為中華帝國皇帝。據說,推戴書草成、謄寫及上呈,是在上午11時半,午後即得到了袁氏的書面答覆,說是國體改革既經國民代表一致同意,&ldo;自無可討論之餘地&rdo;,而推戴他為皇帝,則&ldo;改造民國,已歷四稔(年),憂患紛乘,衍尤叢進,救過不瞻,圖治未遑,豈有功業足以稱述?……上無裨於國計,下無濟於民生,追懷故君,已多慚疚。今若驟躋大位,於心何安?此於道德不能無慚者也。制治保邦,首重大信,民國初建,本大總統曾向參議院宣誓:願竭能力發揚共和,今若帝制自為,則是背棄誓詞,此於信義無可自解者也&rdo;。由此,他要求&ldo;熟籌審慮,另行推戴45&rdo;。
收到這份答覆諮文後,代行立法院即於當日午後5時再次開會,宣讀完袁的諮文後,院長孫毓筠提議起草呈遞第二份推戴書,全體透過,於是休會15分鐘後,透過了秘書廳起草的第二份推戴書。這次對袁氏的功德備極頌揚,說他&ldo;功崇德茂,威信素孚;中國(第)一人,責無旁貸;昊蒼眷佑,億兆歸心&rdo;,督促他&ldo;毋循禮讓之虛儀,久曠上天之寶命,亟頒命詔,宣示天下,正位登極46。&rdo;這些當然都是事先預備好了的,用的是傳統上&ldo;勸進&rdo;的那一套路數,否則,代行立法院也不可能在短短15分鐘的休息時間內,連擬稿帶謄寫地完成二千多字的推戴書呀。反而是從袁世凱的答覆書中,可以看出他並非不知道此時稱帝不合時宜:&ldo;於道德不能無慚&rdo;,&ldo;於信義無可自解&rdo;。但問題是,明知不宜,為何還要硬做?這是本章開頭就提出過,後面還要探討的一個問題,這裡暫且按下不提。
袁世凱一手操縱、導演的這幕喜劇至此已經收不住腳了,但幕落的也十分倉促。本來按照古代的規矩,&ldo;勸進&rdo;或&ldo;禪讓&rdo;應該進行三推三讓的程式,世凱不知急的個什麼,省去了中間那一道,在第二次推戴書呈上的次日,即宣佈接受&ldo;帝位&rdo;:&ldo;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予之愛國,詎在人後?……乃國民責備愈嚴,期望愈切,竟使予無以自解,並無可諉避!&rdo;這是12日的事,13日,即演出了本章開頭在居仁堂接受百官朝賀的那一齣戲。
在帝制自為這件事上,最能反映出袁氏的梟雄本質,整臺戲都是他一手操縱的,在幕後出謀劃策的是徐世昌,在前臺導演的則是梁士詒。梁士詒其人,我們在&l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