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第1/3頁)
劉憶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外交&ldo;雙簧&rdo; [七]
隨即得到京師來電:合肥相國,已於今日午刻逝世。得此噩耗,猛的如片石壓入心坎之中,覺得眼前的百花,立時都顏色慘澹。聽說兩宮震驚痛悼得失去了常態,隨駕人員,乃至於太監、衛士,無不相顧錯愕,如同大梁和柱子倒塌下來,驟然間失去了倚恃一樣。到了這樣的關鍵時刻,才開始知道元老大臣對於國家安危的分量。想來此時中外朝野,必會抱有同樣的感想;即使平時極力詆毀之人,至此也不能不為之扼腕嘆息。公道所在,決不是人力所造成的!公之隆勛偉績,自然昭昭在人耳目。晚年因中日那場戰爭,雖不免於成為輿論的眾矢之的。然而自從此番再起,全國人士,都知道扶危定傾,拯救此次大難,畢竟非公莫屬。漸漸覺得稱譽多而毀謗少,黃花晚節,重見芬芳,這也是公(之事業)的迴光返照吧。10
對於袁世凱來說,李鴻章之死則把他推到了政治舞臺的中央,使他在即將開始的新一輪變法活動中脫穎而出,成為北洋新一代的領袖人物,所以老李的去世也就成為關乎袁世凱一生機運的關鍵事件了。
李鴻章的病危不僅在國內引起了不安,也使洋人感到擔心,因為直隸總督例兼北洋大臣,負有對外交涉的重任,因而列強均希望能有一位既懂得外交,又對洋人友好的人出任此職,他們的目光不約而同地都轉向了袁世凱。11月6日,德國公使在武昌會見張之洞時,表達了列強希望袁世凱接替李鴻章出任直隸總督的意願;次日,張據此電告軍機處&ldo;年來各國提督領事皆盼以袁世凱為北洋大臣&rdo;。當天,李鴻章去世,遺折附片中也力薦袁世凱,說袁&ldo;足智多謀,規模宏遠&rdo;,甚至有&ldo;環顧宇內人才,無出袁世凱右者&rdo;的評語,褒獎可謂不餘遺力,據說是出自當時在李鴻章幕府的於晦若之手筆11。袁世凱前一陣子噓寒問暖,雪中送炭的效應極佳,太后對袁印象深刻,好感倍增,此時又收到這一內一外兩封電報,當即電諭晉封李鴻章一等侯爵,諡文忠,追贈太傅,入祀賢良祠;由袁世凱署理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以張人駿為山東巡撫,另派王文韶接替李鴻章為全權大臣。按通常作法,總督或巡撫出缺,例應由所在省份的布政使(藩司)暫時署理,等候朝廷選派的新官就任,直接呼叫外省巡撫署理總督越出了常規,表明朝廷人選已定。不久後,朝廷封賞有功大員,袁世凱因與李鴻章、劉坤一、張之洞&ldo;共保東南疆土,盡心籌劃,均屬卓著勳勞,自應同膺懋賞&rdo;,而被賞加太子少保頭銜。據袁的女兒回憶,袁世凱特別喜歡這個頭銜,&ldo;他最喜歡人們稱呼他為&l;袁宮保&r;。所以我們家的傭人們,在他沒有做總統以前,是一直稱呼他&l;宮保&r;的12。&rdo;袁世凱此時的風頭無人能比,太后對他的期望正殷,倒是他的那位老上司開始對他不放心了。
11月16日,得知清廷新的人事任命後,德國公使對張人駿出任山東巡撫表示疑慮,並授意張之洞電請以山東歸併直隸,由袁世凱兼管,改稱直東總督,但為榮祿所阻。
一日在軍機堂,文忠(即榮祿)掉過頭對先公(即郭曾,當時兼任軍機章京)說:&ldo;慰庭(即袁世凱,字慰庭)想要以直隸總督兼領山東,你的意思如何?在過去有先例嗎?&rdo;先公悚然說:&ldo;過去鄂文端、年羹堯等雖有先例,然而全是因為用兵而暫時節制,不是今天所宜援引的事例。&rdo;文忠贊成他的話,既而嘆息說:&ldo;這個人有大志向,我在,尚可以駕馭得住,然而將來終當出人頭地。&rdo;13
庚子事變後,在懲辦&ldo;鬧教&rdo;的元兇禍首的交涉中,迫於列強的壓力,載漪、載瀾被充軍,載勛、趙舒翹被賜自盡,載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