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頁 (第1/3頁)
劉憶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從袁在朝鮮時與其關係最深之人對他的評價,也可以佐證這一點。金允植為親華的&ldo;東道西器派&rdo;的領袖人物,壬午事變後主持朝鮮外交事務,與袁世凱相交最厚,&ldo;自以為平生知己,海內無二。自從壬午、甲申以來,未曾一日相離,患難甘苦,全都共同承受25。&rdo;袁與金結識於壬午清軍東渡赴朝平亂之際,當時二人同乘一船,談得十分投機。袁世凱少年心性,頭角崢嶸,誇口自己只要能統帶數百士兵,即可直搗漢城,擒拿大院君,很為金氏心折。金漢學底子很好,詩有魏晉風,常與袁詩酒往還。他的文集中有&ldo;津河舟中逢袁慰庭世凱舍人&rdo;一首,詩前題詞稱袁&ldo;英達夙成,志氣軒豁,吳筱帥常稱慰庭是中州有數男兒&rdo;。吳筱帥即吳長慶,吳字筱軒,故有此稱。從中可見吳對袁之器重。而金在贈詩中也稱袁&ldo;豪慨似宗愨,英達類周郎26&rdo;。宗愨,南朝宋、齊間人,14歲時,叔父問他的志向,他回答說:&ldo;願乘長風破萬裡浪&rdo;。宋文帝時,宗愨率軍討伐林邑(今越南),立了大功,他的事跡見於《宋書》、《南史》。周郎,即因小說《三國演義》而聞名的周瑜周公瑾,因倜儻風流,人稱&ldo;周郎&rdo;,曾統帥吳蜀聯軍火攻赤壁,阻止了曹操的大軍南下。史書稱其&ldo;文武籌略,萬人之英&rdo;,&ldo;有王佐之資&rdo;。金允植詩中的比附未免過甚其辭,但也可透視出袁世凱當時少年壯志、抱負不凡的原型。
張謇為吳長慶掌理機要,也曾當過一段袁世凱的老師,他在寫給世凱堂叔袁保齡的信中,對袁世凱的評價是:
慰庭任事非不勇,治事非不勤,而時時夾雜著世故客氣的做作,所以他的舉動總達不到有學問人的標準,但論其才能,他當然是您家族中謝幼度一類的人物啊;從軍駐紮在動亂的國家,希望囑付他謹慎從事。27
張謇是大才子,於袁世凱是長輩,兼有師生之誼,袁在張那裡不免拘謹,不像在密友面前敢於放言高論,故以官場&ldo;世故客氣之習&rdo;相處。對同一人物的不同看法往往就是這樣得來的。但張謇許其為謝幼度,雖有對他堂叔客氣的成分在,評價可說是相當高的。謝幼度,謝玄也,幼度是其字;史書紀其&ldo;有經國才略&rdo;,最著名的就是淝水之戰,他率八千人擊潰了前秦苻堅的百萬大軍,使東晉免於滅亡。
鑑於袁世凱在整飭軍紀,訓練新軍中的出色表現,1884年春吳長慶奉調回國之際,保舉他總理留駐朝鮮的慶軍營務處併兼領慶字營。&ldo;慶字營計程車兵官弁,跟從吳公最久,軍官中很多都是提督、總兵級的將領,士兵平素也都驕橫不遜。(袁)公恩威互用,幾十天內就使全營服從聽命,操練和紀律位於各營前列28。&rdo;袁世凱至此總算是有了可以自己指揮的兵。慶軍留駐朝鮮的另外兩營分別由吳兆有、張光前統帶。吳、張都是跟隨吳長慶徵戰多年,官居提督、總兵的一、二品大員,而袁此時不過是個五品的候補同知29,能夠獨領一營,可謂不次之擢升。而且他還有總理營務處和會辦朝鮮防務的名義,在權勢上更是壓人一頭。慶軍駐紮在國外,軍事之外,免不了與朝鮮當局和各國使館打交道,這方面的事務,吳長慶也都交給袁世凱辦理。當時朝鮮剛剛開放,&ldo;不諳外交,而內政亦極暗蔽。其君臣遇有重要事件,多諮商於(袁)公30。&rdo;袁世凱老於官場的結交籠絡之術,自然如魚得水,很快就與國王和當朝主政的&ldo;東道西器派31&rdo;大臣們建立了良好的關係。由於有了這層關係,袁的溝通能力和對朝鮮政府的影響反而高於清廷的外交代表,為此他又受到了時任北洋大臣、負責外交事務的李鴻章的器重。&ldo;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