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頁 (第1/3頁)
[英] 尤金·羅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對英國人而言,佔領巴斯拉意味著他們實現了在美索不達米亞的目標。他們已把奧斯曼軍從波斯灣出口處逐出,並保全了具有戰略意義的阿巴丹煉油廠。珀西&iddot;考克斯爵士提議要追趕撤逃的奧斯曼軍並一舉拿下巴格達,被軍事計劃制定者與印度政府駁回。但英國政府準許英印軍推進至位於底格里斯河與幼發拉底河交匯處的古爾納地區,意圖掌控整片阿拉伯河流域。
12月3日,古爾納戰役拉開帷幕。英印軍士兵乘坐皇家海軍船隻,在古爾納以南4英里處安全登陸。在沿阿拉伯河左岸推進的過程中,奧斯曼守軍的抵抗越發激烈,他們不得不停止前進,撤回底格里斯河對岸。奧斯曼軍顯然是想憑藉底格里斯河這條天塹來阻擋印度遠徵軍,從而贏得時間休整軍隊。然而,當入侵英印軍成功透過浮橋跨過底格里斯河時,奧斯曼軍便意識到大勢已去。12月6日午夜前,3名土耳其長官乘坐一艘小型江輪,打燈鳴笛朝英軍艦船駛去,準備談判投降事宜。巴斯拉行省總督蘇卜希貝伊於12月9日舉行交接儀式,將古爾納地區交由印度遠徵軍指揮官管控,並與45名軍官及989名士兵一道宣佈投降,淪為戰俘。[19]
英國在阿拉伯河流域的軍事行動進行得異常順利,以極小的代價迅速取得了勝利。法奧戰役與古爾納戰役中,英印軍僅死亡100名戰士,另有675人負傷。而另一邊,奧斯曼軍死傷近3000人,是英印軍的4倍。如此輕而易舉的勝利使英國對自身實力產生了幻覺,從而低估了奧斯曼軍。[20]
攻下巴斯拉後,英國人開始掌管該地區。作為佔領者,英國必須遵照戰爭法,保全當地在奧斯曼帝國統治時期設立的各個機構。然而,當地居民不願配合新政府,這給他們的工作造成了諸多不便。英國人把當地居民拒不服從的原因歸結為後者害怕奧斯曼帝國有一天捲土重來。但這也可能反映了當地人對外國佔領者的牴觸情緒,而英國在美索不達米亞所採取的治安措施更加深了與當地人之間的嫌隙。
二等兵威廉&iddot;伯德隸屬d分隊多賽特營,他舉例描述了英印軍通常如何搜查村落。1915年1月,英印軍對巴斯拉近郊一處村落進行搜尋。士兵在黎明時分到達村落,只敲一下門,若無人應答就破門而入,&ldo;把所有男子都囚禁起來,然後到處搜繳槍枝,不放過任何一個角落&rdo;。他們草率處罰了任何似有反抗舉動的村民。&ldo;那些試圖逃跑的被我們的人從村外抓了回來,&rdo;伯德說,&ldo;被當成戰鬥人員處以死刑。當然,那些朝我們開槍的最後不是被打死,就是被捕後吊死在集市上。&rdo;這些治安手段自然很難贏得巴斯拉人的擁護。[21]
此外,英國人也沒有擺出以後會有更多政治自由的姿態來贏得巴斯拉人的支援。1915年2月,印度總督哈丁男爵到訪巴斯拉與古爾納。他淡化了考克斯先前對巴斯拉居民關於&ldo;自由與正義&rdo;的承諾,改而保證&ldo;更優良的治理&rdo;與重振當地經濟。英國佔領巴斯拉並不是為了給予當地人更多的自治,而是為了保證能統治此地。賽義德&iddot;塔利布&iddot;納齊布並沒有錯:巴斯拉人民只是換了個主人,從原先的奧斯曼帝國變成了英國。[22]
德拉曼帶著手下的一個旅奔赴波斯灣後,其餘印度遠徵軍繼續向埃及進發。艦隊駛入紅海之前在阿拉伯港口城市亞丁稍作停留。該城市位於英國一片狹小殖民地(僅8平方英里)的中央,並於1839年併入英屬印度。皇家海軍之前把亞丁當作反海盜行動的基地。但1869年蘇伊士運河通航之後,亞丁為往返於英國與印度之間的蒸汽船提供了理想的加煤地。它同香港一樣崛起為大英海上帝國的基石之一,並憑藉自身條件發展成為一個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