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頁 (第1/3頁)
[英] 尤金·羅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多數協約國的戰爭策劃者都會對奧斯曼帝國的戰事不屑一顧,認為它只是東西線主戰場以外的小事件。像陸軍元帥霍雷肖&iddot;赫伯特&iddot;基奇納和溫斯頓&iddot;邱吉爾這樣位高權重的英國人,只顧遊說將戰場移到土耳其,以為這樣能讓協約國迅速擊潰同盟國,從而儘早結束一戰。協約國此般輕敵使他們在許多重大戰役身陷苦戰,如高加索戰役、達達尼爾海峽之戰、美索不達米亞戰役,還有巴勒斯坦戰役。它們導致協約國從西線抽調了幾十萬大軍,從而延緩了一戰的程序。
協約國在奧斯曼戰線的潰敗引起了重大的國內政治危機。英軍在達達尼爾海峽失利,時任英國首相的自由黨人赫伯特&iddot;亨利&iddot;阿斯奎斯被迫在1915年5月與保守黨建立聯合政府,次年下臺。英軍在加里波利和美索不達米亞所受的重創致使英內閣成立了兩個獨立的調查委員會,它們均對英國的政治和軍事決策者進行了猛烈譴責。
如果說奧斯曼帝國將歐洲的矛盾變成了世界大戰,那麼說一戰徹底改變了現代中東格局也不為過。該地區幾乎沒有一個角落能免於戰火。參戰計程車兵來自奧斯曼帝國治下的土耳其和阿拉伯各行省,以及北非各殖民地,而平民也因戰爭引發的經濟困難和肆虐疫情苦不堪言。戰爭波及現在的埃及、葉門、沙烏地阿拉伯、約旦、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地區、敘利亞、黎巴嫩、伊拉克、土耳其和伊朗等地。它們中的大部分如今得以建國,其直接原因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奧斯曼帝國的滅亡。
奧斯曼帝國的滅亡具有劃時代意義。在長達六個世紀的時間裡,奧斯曼帝國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伊斯蘭帝國。來自中亞的部落在13世紀末創立奧斯曼蘇丹王朝,在小亞細亞和巴爾幹地區與拜占庭帝國分庭抗禮。1453年,蘇丹穆罕默德二世攻陷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自此奧斯曼帝國便成為地中海地區最強大的國家。
奧斯曼定都君士坦丁堡(之後改名為伊斯坦堡)後不斷快速擴張。1516年,塞利姆一世擊敗以開羅為中心的馬穆魯克王朝,將敘利亞、埃及和紅海畔的漢志行省納入奧斯曼帝國的版圖。1529年,蘇萊曼大帝統治下的奧斯曼帝國疆土已直逼維也納城下,使歐洲各國恐慌一片。奧斯曼的版圖不斷擴大,直至1683年最後一次試圖攻下維也納時,該帝國已橫跨三大洲,包括巴爾幹半島、小亞細亞地區(土耳其人亦稱安納託利亞)、黑海北岸,以及從伊拉克到摩洛哥邊境的絕大部分阿拉伯領土。
接下來的兩個世紀裡,奧斯曼帝國被蓬勃發展的歐洲趕超。它開始在戰場上不敵其鄰國‐葉卡捷琳娜大帝統治下的俄羅斯帝國,以及它曾威脅過的以維也納為中心的哈布斯堡王朝。從1699年起,面對外界的威脅,奧斯曼帝國的版圖開始收縮。到19世紀,奧斯曼帝國因治下的巴爾幹行省興起了民族主義運動而逐漸喪失領土。在與伊斯坦堡的統治者進行了長達8年的抗爭(1821‐1829)後,希臘第一個宣佈獨立。隨後,羅馬尼亞、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在1878年獨立。與此同時,波士尼亞、黑塞哥維那以及保加利亞也獲得了自治。
列強繼續蠶食奧斯曼帝國的領土。1878年到1882年間,英國佔領賽普勒斯和埃及,法國在1881年佔領突尼西亞,俄國在1878年吞併奧斯曼帝國高加索地區的三個行省。到20世紀初,奧斯曼帝國已內外交困,政治分析家預言它命不久矣。一群年輕的愛國軍官自稱青年土耳其黨人,期望能透過憲政改革使帝國重振雄風。1908年,他們迫切想要救家國於水火,遂起義反抗蘇丹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1876‐1909年在位)的專制統治。隨著青年土耳其黨日益壯大,奧斯曼帝國進入了一段空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