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頁 (第2/2頁)
[英] 尤金·羅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受英法兩國的管治。另一些國家‐比如土耳其、伊朗和沙烏地阿拉伯‐在自己劃定的領土範圍內實現了獨立。但除此之外,歐洲列強按照戰後協議,對中東大多數國家的疆域和政府體系都做出硬性規定。
整個一戰中,協約國一直針對奧斯曼帝國的戰後分治方案進行激烈的談判。回頭看來,每一個分治協議只在其特定的戰時背景下才有意義:1915年《君士坦丁堡協定》的背景是協約國期待儘快攻佔伊斯坦堡;1915年至1916年的&ldo;海珊‐麥克馬洪通訊&rdo;是由於英國亟需與穆斯林達成聯盟,共同對抗奧斯曼帝國的聖戰;1917年《貝爾福宣言》正值英國試圖修改《賽克斯‐皮克特協定》來確保自身在巴勒斯坦的統治。這些只在戰爭時期才說得通的古怪協定,不過是為了幫助英法兩國擴張殖民勢力。人們不免猜測,倘若當時歐洲各國有意建立一個穩定的中東,它們便該以一種完全不同的方法劃定邊界。
戰後協定劃下的邊界格外持久,但由於這種劃分而引起的衝突也一直如影隨形。戰後,庫德人散佈在土耳其、伊朗、伊拉克和敘利亞各國。過去一個世紀以來,他們一直在跟相應的國家當局作鬥爭,以獲取文化和政治權利。1920年由法國推動建國的黎巴嫩,一開始是基督教國家,但經歷一連串的內戰之後,其政治機構無法跟上人口變遷,穆斯林的數量開始超過基督徒。由於敘利亞的許多民族主義者始終認為黎巴嫩是敘利亞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對黎巴嫩獨立建國一事一直耿耿於懷。這也導致了敘利亞後來出兵參與1976年的黎巴嫩內戰,並在隨後將近30年的時間裡一直佔領該國。伊拉克儘管坐擁豐富的自然和人力資源,但它在戰後劃定的邊界內從未得到過安寧: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伊拉克發生政變,並與英國產生了衝突;1958年爆發革命;1980年至1988年深陷兩伊戰爭;自薩達姆&iddot;海珊於1991年入侵科威特後便戰爭不斷;2003年,美國又入侵伊拉克,顛覆了海珊政權。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