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頁 (第1/3頁)
[英] 尤金·羅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第一章
一場革命,三次戰爭:1908‐1913年1908年至1913年間,奧斯曼帝國內外交困。從1908年青年土耳其黨革命開始,這個歷經幾世紀的帝國政權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國內的改革勢力謀求將帝國帶入20世紀,歐洲列強和新近崛起的巴爾幹半島諸國則懷著領土野心向土耳其人開戰。此外,亞美尼亞和阿拉伯民族主義者也期望從衰落的奧斯曼帝國手中爭取到更多自治。直至1914年,如何應對這些問題仍是奧斯曼政府的重中之重,這也為其隨後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戰打下了基礎。
1908年7月23日,年邁的蘇丹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召開了一次內閣緊急會議。這位專制君主正面臨繼位30年來最大的國內威脅。希臘、保加利亞和馬其頓現代國家交界處的巴爾幹半島動盪不安,馬其頓的奧斯曼帝國駐軍譁變,他們要求恢復1876年憲法,並重新實行議會制。蘇丹比他的反對者更清楚憲法的內容。在其1876年登基後所採取的第一批政策中就有一條是頒布憲法,此舉象徵著由政府領導、長達40年的&ldo;坦齊馬特&rdo;(土耳其語,意為&ldo;革新&rdo;‐譯註,下同)達到頂峰。那段日子裡,他被視為一位開明的改革者。然而之後的政治生涯,卻使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僵化為一名專制君主。
究其根源,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的專制統治可追溯到他中年登基時所面臨的一系列危機。當年他繼承的奧斯曼帝國是一片混亂。1875年奧斯曼帝國的財政宣告破產,歐洲債權國立刻對其實行經濟制裁。1876年,奧斯曼帝國對保加利亞分裂分子的暴力鎮壓被西方媒體報導成&ldo;保加利亞慘案&rdo;,這令它嗅到歐洲輿論越來越濃的敵意。土耳其一方面受到以英國自由黨領導人威廉&iddot;格萊斯頓為代表的英國輿論強烈譴責,另一方面與俄國的戰爭又蓄勢待發。種種壓力為奧斯曼帝國的統治者敲響了喪鐘。阿卜杜勒‐阿齊茲一世(1861‐1876年在位)被一批富有影響力的改革派官員廢黜後,不到一星期就被發現死在自己房中,手腕靜脈破裂,很顯然是自殺。他的繼位者穆拉德五世登基僅3個月便精神崩潰。在如此不利的情況下,時年33歲的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於1876年8月31日開始了他的統治。
勢力強大的內閣大臣們竭力勸說新上任的蘇丹實施自由主義憲法,透過選舉產生一個其中既有穆斯林、又有基督教和猶太教徒的內閣,從而制止歐洲進一步幹預奧斯曼內政。出於現實角度的考慮而非真正信服,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同意了政府改革派的要求。1876年12月23日,他頒布了帝國憲法,並於1877年3月19日召開內閣當選後的首次會議。但是,新內閣成員剛剛會面,奧斯曼帝國便捲入了與俄國的惡戰之中。
俄羅斯帝國視自己為拜占庭功業的繼承者和東正教的精神領袖,一向伺機擴張,覬覦奧斯曼帝國的首都伊斯坦堡,這座城市自1453年起便是東正教和拜占庭帝國的中心,舊名君士坦丁堡。俄國垂涎伊斯坦堡絕非只是文化上的野心。一旦控制了伊斯坦堡,俄國便手握博斯普魯斯海峽和達達尼爾海峽的戰略主導權,其黑海海港便能和地中海連線起來。然而在整個19世紀,由於奧斯曼帝國控有伊斯坦堡,沙皇在黑海的艦隊一直受到其歐洲鄰國的壓制。在佔領伊斯坦堡和博斯普魯斯海峽的企圖受挫之後,俄國一邊利用巴爾幹民族主義分子的獨立運動干涉奧斯曼內政,一邊透過對奧斯曼帝國的零星戰役推進其領土目標。到1876年底,塞爾維亞和保加利亞製造的麻煩給俄國提供了發動另一場擴張戰爭的機會。1877年4月,在確保奧地利中立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