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頁 (第2/2頁)
[美]沃爾特·勞德/譯者:黃佳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友。然而事實是,他們從未再度聚首。
希爾頓搭了地鐵回家。一上車,原先料想自己會被當成英雄對待的念頭立刻煙消雲散。他三天沒刮鬍子,衣服沾滿了油汙,全身臭氣熏天,其他乘客迅速挪到車廂的另一端。
到了家門口,他發現沒帶鑰匙。他按了電鈴,門開啟了,妻子帕梅拉站在門口。她看了一眼這個&ldo;流浪漢&rdo;,立刻撲上前擁抱他。終究,他是某個人心目中的英雄。
[1] joseph goebbels,納粹德國時期的國民教育與宣傳部部長。‐‐譯註[2] 這首曲子是拿破崙時期的法國國歌,傳唱一時。‐‐譯註[3] edward rurrow,美國廣播新聞界的宗師,二戰期間曾派駐倫敦。‐‐譯註參考文獻
&ldo;很抱歉,我無法提供最確切的細節與事件,就連剛離開敦刻爾克的那幾天也做不到。&rdo;皇家野戰工兵連二二三營的工兵柯爾斯在信中寫道,&ldo;對此,我只能歸咎於長期疲憊,以及一天二十四小時的持續危機感。&rdo;
不只他有這樣的問題。對於絕大多數參與其事的人,那些日子全攪和在一起,而超過四十年的歲月,並不能讓記憶變得更加鮮明。若要捕捉戰爭的氣氛、保留當時發生的許多事件,個人的回憶是不可或缺的,但是過於仰賴人類記憶也有可能非常危險。有鑑於此,我為敦刻爾克書面資料投入的心力,更勝過花在與當事人採訪與聯絡的時間。
倫敦的國家檔案局(public rerd office)是個起點。關於這場撤退行動,最基本的海軍總部檔案是ad 199/786-796。這些檔案已被人翻透了,但是其中仍有迷人的金塊留待勤奮的挖掘者。舉例來說,ad 199/792不僅有韋克沃克將軍如今已為人熟知的十五頁記述,還儲存了更早期且更詳盡的四十一頁記錄,這些年來幾乎沒有人碰過‐‐顯然是因為字跡模糊,難以閱讀。一把高倍數放大鏡就能帶來豐厚的回報。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