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頁 (第1/2頁)
[美]沃爾特·勞德/譯者:黃佳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返鄉士兵儘速搭上特別列車,前往英格蘭及威爾斯各地的集結地點。各個部隊將在這些集結地點休息、整編。當列車穿越鄉間,民眾聚集在沿線的車站月臺上,拿更多香菸和巧克力送給士兵。倫敦郊區的窗戶上懸掛床單做成的條幅,上頭寫著&ldo;孩子們,辛苦了&rdo;和&ldo;遠徵軍,幹得好&rdo;之類的話。兒童則站在十字路口揮舞著米字旗。
當一列&ldo;敦刻爾克專車&rdo;進站的時候,邱吉爾的軍事顧問伊斯梅將軍的夫人正在牛津車站轉車。在此之前,月臺上的群眾百無聊賴,對周圍漠不關心。當他們看見疲憊的臉龐、繃帶以及殘破的制服時,霎時明白這些新來者的身份。群眾爭先恐後沖向車站的小賣部,為筋疲力盡的大兵送來大量食物和飲料。那天晚上,伊斯梅將軍跟她說起撤退行動的成果,她回答道:&ldo;是的,我已親眼見證了奇蹟。&rdo;
&ldo;奇蹟&rdo;‐‐就是這個詞。除了&ldo;奇蹟&rdo;二字,再沒有別的方法可以形容如此出乎預料、難以解釋的命運逆轉。邱吉爾在國會演說中,把它稱之為&ldo;解救的奇蹟&rdo;。樸次茅斯海軍上將威廉&iddot;詹姆斯爵士(willia jas)寫信給海軍同僚時,只能&ldo;感謝上帝賜予敦刻爾克的奇蹟&rdo;。戈特將軍的參謀長波納爾將軍在日記中寫道:&ldo;敦刻爾克撤退行動無疑是一場奇蹟。&rdo;
事實上,這段時間出現許多奇蹟。首先是天氣。英吉利海峽通常十分險惡,很少長時間不作怪,而撤退有賴平靜的海象,在敦刻爾克的九天裡,海峽一片風平浪靜。老一輩至今仍津津樂道地說,他們從沒見過海峽如此平靜。
暴風雨一度似乎朝海岸直撲而來,最後卻急轉北上愛爾蘭海峽。北風會激起洶湧的波浪,但是海上一開始吹西南風,後來轉為東風。只有一個早上(五月三十一日)出現向岸風,引發了嚴重的問題。六月五日(結束撤退的隔天)風向轉為北風,激起狂暴的碎浪拍打空蕩蕩的海灘。
在天上,雲層、霧氣和雨水似乎總來得恰是時候。德國空軍曾三次集結(五月二十七日、二十九日和六月一日),預備對敦刻爾克展開全面轟炸。然而每一回,隔天都出現低矮的雲層,導致德軍無法進行有效的後續行動。德軍過了三天才發現東面防波堤扮演的角色,主要就是因為西南方吹來了煙霧,為防波堤提供空中掩護。
另一項奇蹟是希特勒在五月二十四日下達的休止令,讓坦克部隊在即將一舉殲滅盟軍之際暫停行動。當天,古德里安的裝甲師已經抵達布林堡,就在敦刻爾克西南方十英里外,他們與港口之間毫無屏障,絕大多數英國遠徵軍仍然滯留在南方四十三英里外的裡爾。等到坦克部隊在五月二十七日拂曉前再度出動,盟軍已鞏固了撤退走廊,遠徵軍擁入敦刻爾克,而拉姆齊的救援船隊已經開始熱火朝天地行動。
希特勒的&ldo;休止令&rdo;似乎太過匪夷所思,以至於有人認為他是故意放英國遠徵軍一馬。這套理論是這麼說的:只要軍隊依然完好,英國就會覺得自己可以更有尊嚴地坐上和平談判桌。
當時置身敦刻爾克的人恐怕很難相信這套理論。如果希特勒私心打算放英國遠徵軍回家,那麼他做得太不留餘地,計謀差一點失敗,險些逮到全體遠徵軍。而且,他沒對德國空軍、炮兵部隊和s艇吐露秘密,他們全都使盡全力阻撓撤退行動,沒有人被指示放水。再說,希特勒本人也提出許多戰術,指導軍隊如何在海灘上肆虐。
證據明確顯示,希特勒確實有心阻止撤退行動,卻不願意冒險折損他的裝甲部隊。反正英軍似乎已插翅難飛:佛蘭德斯地區不適合坦克作戰、部隊已經散得太開、盟軍在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