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見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這些內容會比較雜,我們挨個討論。」
「首先是免疫反應與抑鬱症的關係。大家先說一下自己查到的資料。」宋瑾環視著教室。
「我查到的文獻裡,抑鬱症患者的il-1β、ifn-6、il-6以及tnf-α等促炎因子的水平比健康人高。而在服用抗抑鬱症藥物後,il-4、il-8和il-10等抗炎因子表達升高。」一個學生對著自己的電腦說。
「換一種說法,其實是外部壓力,比如抑鬱症患者遭受了長期的壓力會導致腦中nf-kb、il-6以及tnh-α等的表達增加,這些相關物質的增加會導致食慾減退和快感缺乏等。」
「另外抑鬱症患者血液中的抗氧化酶,如超氧化物歧化酶d、穀胱甘肽過氧化物酶gpx的水平不足。這些說明氧化應激也參與了抑鬱症的發生和發展。」有學生跟著補充。
「除了這些分子變化,還有大腦結構發生了變化。目前進行的大資料ta分析,發現相比健康人,抑鬱症病人有一些腦區發生了改變。比如情緒相關環路中的扣帶回、導葉、紋狀體,杏仁核等腦區。」
「還有預設模式網路dn的改變。這裡麵包括一些神經可塑性的改變。」
「還有前額葉、下託等結構。」
「……」
學生們紛紛參與討論,宋瑾懸著的心稍微踏實了一些。上次課可能是個意外。
這個方向討論的差不多後,宋瑾適時丟擲了另一個方向。
「除去這些,你們應該有關注到最近比較火的腸道菌群。很多疾病,包括老年痴呆、帕金森都與腸道菌群失調有關,而研究抑鬱症的一些學者在抑鬱症病人身上也發現了類似的結果。對於這部分,大家先說說自己查到的資料。」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