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川紫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從北部的奧蘭市,薩爾塔,胡胡伊,聖赫塞市,
到中部的聖馬丁,羅薩里奧,科爾多瓦,聖菲,布宜諾斯艾利斯,拉普拉塔,
再到中南部的布蘭卡市,奧托,聖羅莎,南部的羅森市,聖克魯斯港,利德馬。
統一民族黨的調查員行走在阿根廷各地,看見一片昂揚向上的景象,也看見隱藏於光明之下的黑暗。
財政資金集中用於工業化,農業稅下降後,少了中間商賺差價,收到的稅反而更多了。
充足的財政也沒有浪費,電力建設投入加大,國營工廠工業裝置採購,增加國營銀行準備金,基礎設施建設。
阿根廷國家財政投入1美金,就能帶動3-5美金的投資建設,對經濟發展刺激效果非常好。
今年最後一筆15億美金5年期的基礎設施建設債券發行成功,吸引阿根廷人民瘋狂搶購,略高於銀行利率,由阿根廷目前越來越良好的信譽保證。
地方省方面,拉潘帕省發行5億美金建設債券,布宜諾斯艾利斯省發行6億美金建設債券,科爾多瓦省發行3億美金建設債券,薩爾塔省發行2億美金建設債券,均超額認購成功。
一半用於基礎設施建設和電網改造,主要用於鐵路改造、高速公路、機場、水利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
另外一半用於引入工業化裝置,涉及化學纖維、石化天然氣、化肥、發電站電站、鋼鐵廠升級、採煤等多個領域。
儘管阿根廷已經有一定的工業化基礎,但仍有一大批國營公司基礎薄弱,引入新的工業裝置,價格非常實惠。
最近這兩年,美利堅和西方也在進行嚴重的經濟危機,一定程度上是1957-1958年經濟危機的餘震。
這場經濟危機持續到現在還沒有結束,破壞力巨大,美利堅的多項拯救市場策略均宣告失敗,經濟危機更加嚴重了。
從1950年到1960年,美利堅的國際收支逆差累計已達200億美元之巨,這就導致黃金大量外流和美利堅對外債務的急劇增加。
這是美利堅國際競爭力進一步下降的體現,經濟危機嚴重地打擊了美利堅經濟的“三大支柱”——鋼鐵業、汽車業和建築業,危機期間,還爆發了戰後第一次美金信任危機。
國際上,持有美金的人普遍對美國的經濟前景喪失信心,美金公開持續貶值。
美利堅與西歐各國利率差距的擴大,使得存放在美利堅的大量短期資金紛紛逃往西歐各國,一小部分流入阿根廷股市,加劇了美利堅國際收支逆差,美金信用加劇動搖。
二戰後,美利堅政府大搞擴軍備戰,長期出現財政赤字,造成了經常性的通貨膨脹,美金的國內購買力持續下降。
大批美金遊資湧進倫敦金融市場,加劇了拋售美金搶購黃金的風潮規模。
規模持續膨脹的阿根廷資本趁著美金貶值,利用前兩年儲備收購的大量黃金低價換美金,增加美金外匯儲備,用於曲線購買美利堅和加拿大的破產工廠裝置。
這次經濟危機,美利堅企業破產的負債額為30億美金以上,破產企業數和破產負債額均比戰後前三次危機要多。
58年下半年起,美利堅總統府全力加強對經濟的干預,促成了1959年的經濟暫時性高漲,但這如同老夥計吃了偉哥一樣,並不能持久。
美利堅還試圖向拉美大肆傾銷糧食,阿根廷的小麥在巴西、秘魯、智利等國的市場上曾受到排擠,進一步打擊阿根廷的農業生產。
這項策略並沒有獲得成功,因為阿根廷成功擴大了歐洲市場,戰亂的南洋市場,蘇聯市場和新華夏市場。
土地改革後,阿根廷糧食生產成本比美利堅還要低。
阿根廷擴大生產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