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小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融必肝腦塗地以報大將軍!” “稚長快請起。”何進再次將趙融扶起。 拍了拍他的肩膀,說道“用不著稚長肝腦塗地,我給你一個月時間,你只管把西園軍梳理乾淨便是,若有不聽話的,直接踢出去。西園軍身份特殊,必須要如臂使指,日後我有大用。” “融明白!請大將軍放心,日後我西園軍上下,必唯大將軍馬首是瞻!”趙融再次表明立場。 何進滿意地點點頭,又和趙融聊了一些關於西園軍的建設安排,便讓他先行離去。 承諾等自己請示天子後,自有任命他的詔書送到西園。 趙融知道所謂請旨不過是個過場,有了大將軍的認可,自己這上軍校尉已是板上釘釘之事,便也告退離去。 趙融走後,何進屏退下人,獨自一人回到書房。 他自問沒有過人的才智,遇事多思考就是他穿越以來養成的習慣,書房裡安靜的環境能讓他不被打擾。 雖承諾了趙融上軍校尉之職位,但西園軍之事,他還得要再梳理一番。 倒不是因為信不過趙融,而是西園校尉如今只剩五人,八校之名早已名不副實。 其中上軍校尉蹇碩已死,中軍校尉袁紹去了渤海,下軍校尉鮑鴻則因貪汙軍餉被靈帝斬殺。 甚至連典軍校尉曹操也被何進拉去了新軍。 所以西園軍現在真正剩下的只有助軍左校尉趙融、助軍右校尉馮芳,以及左校尉夏牟、右校尉淳于瓊四人。 西園軍上下雖還有將士近一萬兩千多,可由於將官的缺失,西園軍內部政令混亂,訓練也早已荒廢,不復當初盛況。 故何進認為,任命趙融為上軍校尉只是第一步,最重要的還是要重整西園軍,確保這支隊伍的忠誠與戰鬥力。 如此,有了西園軍的存在,才能更加確保何進在洛陽的利益。 內部穩定了,何進也才能放心的帶著新軍出去見見血。 經過一番深思熟慮,何進決定精簡西園軍,將一萬二千人剔除老弱,整合至一萬人左右。 反正這是在洛陽城內,一萬人已經足夠有威懾力,並且將老弱與一些不願效忠之人剔除,更能保證這支隊伍的戰鬥力與凝聚力。 當然,何進只是立個方案,具體的執行,還得是趙融去操心。 另外,何進暫時也沒有那麼多合適的人選來補充校尉的職位,何況在他看來,西園軍內部山頭太多也未必就是好事。 索性大筆一揮,並八校為五校尉,上軍校尉趙融,領兵三千。 這要是在以前,近乎是兩校人馬了,足以體現何進對他的信任,也好讓其更加忠心的為自己做事。 另外,由於曹操無法常駐西園軍中,他典軍校尉的人馬,何進便交給了曹仁來統領。 並補齊至兩千人,升曹仁為中軍校尉,也就是頂替袁紹之前的位置,僅在上軍校尉趙融之下。 然後就是將原駐軍右校尉馮芳調為下軍校尉,同樣是將其麾下兵馬補齊至兩千人。 最後就是左、右校尉依舊是由夏牟與淳于瓊擔任,各領一千五百人。 一番安排下來,僅趙融與曹仁就掌控了西園軍半數兵馬,可以有效的加強何進對西園軍的掌控。 並且以曹仁作為西園軍的二把手,必要的時候,還可以節制住趙融,等於是給這支隊伍上的一個保險。 剩下三人,馮芳與夏牟都屬於中立派,靈帝死後,他們也沒了直接效忠物件,是何進能夠拉攏為己用之人。 只淳于瓊,表面看起來亦是中立之人,實則與袁氏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何進索性留下他,假裝什麼都不知道。 如此,便只剩下將方案報給天子劉辯了。 這個流程還是要走的,即便在靈帝與蹇碩死後,西園軍實際已經是由何進代管。 但此一時彼一時,當初十常侍的威脅還在,朝中各派系為了不增加宦官的勢力,也就默許了本就手握兵權的何進代管西園軍的行為。 可現在宦官的威脅已經變小,這支由先帝親自組建的隊伍,何進覺得還是回到他原有的位置更好。 至少表面上應該如此,何進也不願落人口實,徒添麻煩。 不得不說,趙融的投靠恰到好處,將這西園軍一萬精銳,都送到了何進手上。 現在西園軍的校尉基本還是那幾名校尉,兵馬也還是那支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