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如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的角度,而且把明亡和清興這兩個概念混淆了。袁崇煥當然是清興的重要人物,否則不會賞他的後代入上三旗,但很難說他是明亡的關鍵。
明末是中國特色封建社會高度成熟的狀態,很多弊端也隨之湧現,最關鍵的是官僚集團畸形強大,皇帝和人民都失去了對他們的制約。而官僚集團內部也陷入激烈的黨爭,畸形強大的人都在內鬥而不做正事,這樣的國家能不亡嗎?養寇自重其實都只是平民公務員體系諸多弊端中的一個,李成梁、袁崇煥只是這個龐大隊伍中的兩個點,還有更多的人在做更多更壞的事。不過他們每個人也都只想在帝國的肌體上剜一小塊肉而已,要說袁崇煥剜的這一塊其實不算大,真正的問題在於剜的人太多,結果就剮死了。
除了官僚集團,還有海量白銀湧入造成的貨幣體系失控,另外相當不幸的就是遇到了小冰河期。天下無不散的筵席,大明王朝二百七十六年,國祚已然不短,氣數當盡,遇到這種天大的問題不亡也說不過去,就不要只怨明思宗、袁崇煥或是皇太極中的某一個了吧!
當然,明亡一瞬間,清軍入關接管中原,一統中華二百餘年,這確實有很大的偶然性,但也必須建立在一定的實力基礎上,尤其是以一個弱小的部落突然接管兩億多直轄人口的龐大帝國,沒有一套強有力的上層統治體系是不可想像的,這不得不說就是清太宗的重要遺澤了。沒有他和袁崇煥等明朝官員的巧妙博弈,這套體系根本都無法傳承至崇禎十七年(1644)。所以,清太宗對他這一朝的意義恐怕比前面任何一位太宗還重大得多。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