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長治久安,永興平和 (第1/4頁)
Happy小方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從常安借用了杜老的《登高》後,又有不少的文人墨客親手寫下了自己的詩句,但是沒有一人能寫出和他一般好的詩。尤其是宋璟和蘇頲,在看了常安的詩後,就覺得其它的詩有些平平無奇了。
眼看已經無人再上來,宋璟便來到眾人面前,宣佈詩會結束。於是眾人離去,但是沒有一個人不是在口中念著常安的那首登高,更有甚者三兩成群,聚在一起討論這首登高的意境。
眾人散去後,蘇頲就和宋璟說道:“宋丞相,我還有些事,不能陪你再下棋了。”
“蘇丞相這是要走了嗎?”
“是,”蘇頲拱手說道,“我就先告辭了。”
“蘇丞相慢走。”宋璟也拱手,說道。
雖說宋璟是沒有多留蘇頲,但是蘇頲一走,自己就有些無聊了。現在也離開也未免為時過早,若是找來常文孟,又只能聊公事,未免有些掃興。但是此時,他看到了坐在樹根上正說著悄悄話的常安和顧鯉。
思量再三,他便來到了二人,面前,喊道:“常郎君,顧娘子。”
二人見到宋璟,也連忙起身行禮。
宋璟看著眼前的這個郎君,捻著鬍子問道:“不知常郎君可會下棋?”
常安愣了一下,答道:“略懂一二。”
“那正好,不知常郎君可否賞光,與老夫走上一盤?顧娘子也可在一旁觀摩一番。”宋璟問道。
“既然是丞相所邀,自無不可。”
“請。”宋璟伸出手引道。
“宋丞相先請。”
二人來到亭子前,相對而坐,顧鯉坐在常安的旁邊。宋璟坐好後,便將裝了白子的棋笥遞給了常安。而常安也知道這是宋璟故意為之,意思就是他作為前輩,讓了他這個後輩一手。
常安恭敬地接過棋笥,便拿起一子,落在了棋盤上。宋璟也緊隨其後,抬手在棋盤上落下了一個黑子。
“不知常郎君,可否給老夫說一說那首登高。”几子過後,宋璟開口問道。
“說什麼?”常安落下一子。
“老夫剛剛反覆品味了一番,甚是不得其意,不知常郎君可否說說看這登高的意思。”
常安笑了笑,一邊看著棋盤上的局勢,一邊說道:“其實這首登高,可不僅僅只是於登高之時所作,更是一篇抒發悲情的詩。”
“洗耳恭聽。”
“這首登高分上下兩闋,上闕為首聯與頷聯,下闋為頸聯與尾聯。”常安落下一子,說道:“上闕兩聯,寫的都是秋景,著重渲染整個秋天氣氛,好比畫家的寫意,只宜傳神會意。所以上闕是用於點明與渲染時節,同時又意在表達出一副秋時的悲涼。”
“而下闋之中,是整一首詩中唯一一次出現秋字的地方,頸聯也是點明瞭當時的狀態——也就是登高遠眺。目睹蒼涼恢廓的秋景,使人不由想到無限悲愁之緒。故下闋為抒情。”
宋璟聽後,微微點頭,落下一子,追問道:“然後呢?”
“然後就是詩詞之意了,上闕兩句寫景,表明時節,看似是描寫蒼涼恢弘的秋日之景,實則是在側面地烘托悲涼傷心之情。而下闋抒情,則是在憂。”
宋璟愣了一下,問道:“何來的憂?”
“憂的不是現在,是以後。”常安不緊不慢,解釋道:“而這個以後,是怕報國無門。雖說空有一身才華,若是不能入高堂為百姓而謀,自然是心中所憂。這一憂,就怕人未老而鬢角先白,憂多病多,屆時想飲酒消愁,都是因病而不得已。”
“所以說,你後面的詩句之所以有一種老氣橫秋之感,是因為怕不能報國而憂愁,自生老氣?”宋璟若有所思地點點頭,隨後問道:“你今年貴庚了?”
“在下今年剛年滿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