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就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其實魯達問李樂為什麼要幫北峪村的時候,李樂並沒有講全。
就像惠慶說的那樣,在京郊幾個村子的走訪調研,逐漸讓李樂明白,流於書面上的激揚文字遠不如實打實的踩在泥巴地裡,摸到麥穗,聞到家禽的味道,聽到拖拉機的轟鳴來的實在和直觀。
鄉村建設的意義,是要在現代化程序中起到典型示範的作用,提升經濟水平、重建新的社會體系、建設公共道德等等,如此這般這般如此。
都明白,都知道,大道理講的多,各種思想的論文文章報告層出不窮,作者無不一副心懷天下,為國為民的模樣,可實際能夠踏踏實實的深入基層,重社會責任,講大義、算大賬,用真誠的態度,用一流的技術和服務參與其中,真正琢磨共富共發展的人又有多少?
涉農的學術圈太擠,社會學的、經濟學的、哲學的、金融學的、心理學的,誰都能進來說上兩句,頭頭是道。又因為理念意識形態又分成了小團體,互相筆伐論戰,硝煙瀰漫。
思考與行動都受困在一個被現代主義所建構的思維模式當中。知識分子與農民,或者知識分子與行動者,信念或理論與實踐,知與行,兩者之間卻天差地別。
李樂不想鑽進去當一個筆桿子、大噴子。與其多少年之後,當一個人人稱呼一聲的李老師,還不如讓別人叫李總李老闆聽起來順耳。
他想的不僅把北峪村和前輩們的社會調查的緣分延續下去,還想的是,在北峪村,在泉城那個種植蔬菜的黃旗村,在齊秀秀的那個松坡鄉,或者在別的什麼地方,看一看在手頭有了一定資源之後,能不能把那些流於紙上的文字轉變為真正促進處在不同狀態,不同資源,不同環境的鄉村的發展路徑。
“行啊,歡迎啊,不過,我們這裡現在還不敢想富,現實是脫貧。脫離實際講發展,最後的結果就是資金資源的浪費和遍地的遺憾。”
李樂給齊秀秀打電話的時候,齊仙女剛從地頭回來,明顯帶著喘息和一絲疲憊。
“有些人覺得上山下鄉,是能想到的最浪漫的事,只不過他們只是想去旅遊和秀優越。如果你真讓他們去幹活和居住,跟當地農民一樣地活著,那可就成了萬惡不赦的迫害啦。”
一陣茶杯叮咣,隨後是咕咚咕咚的喝水聲,打了一個長長的嗝,齊秀秀道,
“有些學者把農民當成了可以移動的資源,可現實情況是,農民是人,是活生生的人。和那些城裡的工人、寫字樓裡的白領、實驗室裡的工程師、科學家,廟堂之上的管理者,並沒有任何區別。如果認不清這個,真的,別來談生什麼鄉村。”
“古人都明白,良禽擇木而棲。在自己所能接觸到環境裡,哪裡能實現更大的價值,能有更好的生活就去到哪裡,這才是人之常情,這才是實際。”
“建設鄉村,不能寄望於把人留在鄉村,而是要讓鄉村能留得住人。沒人談什麼建設?”
“這要求鄉村要有像相對完善的基礎設施,能夠提高勞動者的收入報酬,能夠縮小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的收入差距,還要提高第一產業的效率,使人均產出更高,這樣的鄉村才能勉強留得住人。你看世界哪個國家的人口流動資料,不是從農業流出?”
“哈哈哈,你也會抱怨了?”李樂笑道。
“我又不是菩薩,只會比oK。”
“你直接一線的,你幫我琢磨琢磨,該怎麼深入的去做。”
“我一時半會兒哪能說的出來,又不是宣傳口的。天底下沒有一樣的樹葉,經驗只能借鑑不能複製。南橘北枳的事情還少麼?要我說,就按照不同經濟階段進行解讀,像我們這兒,當前最重要的是脫貧,有基礎的,想想怎麼從單一農業產業,合理規劃生產資料,創造效益增收。農業保本,有吃有穿,增值,還得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