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半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太太直說了,還望老太太不要責備才好。”
賈母聞言:“嗯,只要為了家族子嗣好,你只管說來。”
“承蒙老太太信賴。”
張氏含笑言道:“媳婦知道老太太心疼兒孫,這是兒孫們福氣,只是任何事情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俗話裡不是有個說法,叫做富不過三代,這三代,並非指的銀錢花盡了,而是指的子孫不爭氣,驕奢淫逸失了本色,敗壞家風,家運自然衰敗了。”
張氏說著自袖內取出一紙來遞給賈母:“我們這樣人家萬事自有定例,媳婦也不多言。只是各家自有各家特性,我們家也不能一成不變。媳婦這些日子一直在思忖,如何才能使我賈家血脈萬世昌隆無斷絕。終於給媳婦想出一些路數來。”
賈母聞言很有興趣:“哦,什麼路數呢?”
張氏湊近賈母,指著紙上所寫,慢慢給賈母解答:“這是媳婦擬定新章程,目下著重兩個方面,一個是子嗣前程鋪排。一個是家中錢財的合理用度與積累。媳婦以為這兩項關係到一個家族中興與延綿,具體事項我都做了詳細註解說明,還請老太太斟酌,看是可行不可行?”
賈母聞言頓時心情激盪,賈府富貴延綿無絕期,這可是大事情。忙著接過手去,細看分明。 張氏第一條就是改變賈府子弟上學老規矩,一個個跟著六老太爺混日子,學子層次不同混在一起很難兼顧。鑑於私塾中學子來自五花八門,難免良莠不及。所以,張氏建議,在外院特特闢出一個小院來,作為榮府自傢俬塾。
對於授業先生,張氏也有註解,那就是邀請京中年輕落榜的舉子任教。
張氏以為,這些人年輕有衝勁,讀書科考也有現成的經驗教訓,可以將身說法,便宜學子進益。再者,他們流動性也大,不合心換起來也容易。
還有一個至關重要隱藏好處,這些舉子難免一日一飛沖天,那時節難免不會對賈府這些弟子格外恩顧一二,這可是花錢買不來的交情。
對於兒孫資質優劣有別,讀書成就不一,張氏也有註解。但凡賈府子弟,過了二十歲尚不能入學者(中秀才),就走捐身份經商之路。
二十五歲不能科舉入仕者,則參加筆帖式考試,進入六部當差熬資歷。
總之一句話,賈府子嗣不許遊手好閒,好吃懶做。
其實,這是張家舅舅給賈璉規劃的人生道路。被張氏推廣成了所有賈府子嗣的人生道路。張氏私心希望賈璉能夠兩榜題名。卻也知道,各人自有天命,不得強求,這是張舅舅原話。
張氏深以為然。
賈母看著這一條,聽著張氏解說,以為切實可行,賈璉襲爵是最後一站了,且孫子輩只有賈璉一人可襲爵。張氏此舉可謂未雨綢繆,為賈府子嗣開闢一種新出路。
雖然賈母不屑經商,但是兒孫若真是功不成名不就,一事無成,經商其實也是一條好出路,至少可以積累金錢人脈,不至窮困潦倒,以圖他日東山再起。
心頭已然認可,賈母微微額首:“大太太怎麼想起這茬來?”
張氏微微一笑:“媳婦這也是聽了兄長之話才想起來,您看看賈府私塾這幾十年來,何曾出過幾個舉人?兩榜進士更是從來沒有過,六老太爺日下越發老邁不堪,媳婦寧願白白幫助他幾百銀子過生活,也不願意讓孩子去私塾裡混日子,學壞脾氣。”
賈母麵皮扯一扯,睨眼張氏,這個大太太有時候說話太犀利,說的六老太爺混飯吃一般。
見賈母額首,張氏指著第二款賈母細看,這一條寫著賈府今後經濟運作方案,為主三條。
第一條就是賈府堅持開源。
張氏秉承張家賈家兩家祖訓,土地是根本,每年必須曾加一定額度的土地,以便生生不息。
第二條便是節流。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