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金山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董卓大喜,說:&ldo;就這樣辦吧。&rdo;
這一天,弘農王劉辯十五歲生日,李儒備了一杯毒酒,敬於弘農王面前,說:&ldo;此乃董相國上的壽酒,請弘農王即飲。&rdo;
弘農王心中懷疑,但他焉敢不飲。既然不飲也是死,還是飲了乾脆些。
弘農王含淚擎杯,一飲而下,半個時辰不到,即倒地身亡。
弘農王死後,董卓才稍解心頭之氣,同時在心中想到,你們幾個太守、刺史們,現在又借誰來搞復闢呢?
這時,關東軍團的聲勢已越鬧越大,即使弘農王除掉了,董卓也沒有就此高枕無憂。便又召來李儒等一批謀士,商議下一步又將如何對付?
李儒說:&ldo;關東州郡起兵之事,絕不可輕視,論兵馬,也不在少數。弘農王雖死,袁紹等仍可找其他藉口繼續進軍洛陽。而目前洛陽尚無天然屏障可守,為絕對安全保險計,還不如遷都長安為妥。&rdo;
董卓沒料到李儒會有這等突然的建議,便說:&ldo;遷都之事,非同一般,如果僅僅因為洛陽沒有天然屏障可守,則大可不必。以我西涼軍的強大,足以抗禦雙倍關東兵馬。&rdo;
李儒說:&ldo;遷都長安,還有兩大好處,一是免得與袁紹等糾纏,二是我們一走,他們失去對手,勢必內部相爭起來。到那時,再去同這些人個別對付,則他們非散夥不可。因為據我瞭解,關東軍雖眾,但由多路人馬組成,彼此之間,其實是心存戒心,各有企圖的。人多心不齊,一失去共同的對手,哪有長久聯盟之理?&rdo;
聽了李儒的一番話,董卓才有些認可了。何況長安本是涼州軍的根據地,遷都長安,於董卓更加有利。於是便同意了李儒建議,即於第二天,召集三公九卿,向他們正式提出遷都之事。
大臣們誰也沒料到會有遷都長安一說,不禁愕然。
司徒楊彪起而反對,說:&ldo;這怎麼行?洛陽為都已多年,官賈百姓,無不適應,一旦遷都,勢必驚動朝野,反而不利於人心穩定。還是不遷為佳!&rdo;董卓挺著肚子,指著楊彪道:&ldo;遷都乃國家大計,你敢阻撓嗎?&rdo;
太尉黃琬補充道:&ldo;正因為遷都乃國家大計,楊司徒才正義直言,還是請相國更多斟酌的好……&rdo;
董卓一時語塞,瞪著一雙大眼,看著黃琬。大臣現在才連忙出來圓場,說:&ldo;遷都是個好計,漢高祖不是以長安為京師嗎?不過相國大可不必為楊司徒和黃太尉的錯話而計較,最終定奪,還不是完全由你麼?&rdo;
董卓這才消了些氣,但立即將楊彪和黃琬免了職,全力準備西遷事宜。
城門校尉伍瓊,還有尚書周毖都罵王司徒只知道奉承,沒有骨氣。他二人決定冒死規勸董卓,不讓他遷都。
董卓一見是他二人,就說:&ldo;當初你倆勸我重用名士,啟用袁紹做了渤海太守,我就依了你們。你們所推舉的人做了太守,做了刺史,怎麼報答我呢?竟發兵來打我,而你們還想為他做內應,硬叫我在這兒捱打。這完全是你兩個對不起我,不是我董卓對不起你們。這一次,你們就休怪我無情了……&rdo;
於是,氣惱的董卓吆喝一聲,便來人將伍瓊、周毖捉了,下在了獄中。第二天,即定了個裡應外合的罪名,予以處死。
董卓殺了伍瓊、周毖後,還不解氣,又將袁紹的叔父太傅袁隗和袁術的哥哥太僕袁基也定了罪,將兩個人及兩家男女老小五十多人全部殺了。
已經免職的前太尉黃琬和前司徒楊彪,見這麼多人被殺,也膽戰心驚起來。為了自身及全家的安全,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