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割磁感線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但起碼還考慮在工程方面可不可行,這幫傢伙是拍著腦袋就說。
也不想想真要造一臺6684.6個天文單位的對撞機,那得挖空多少個恆星系統才能辦得到,從工程難度上看,它跟戴森球都有各自的難度。
一個是要考慮恆星引力因素,另一個是要考慮因為距離太遠的原因而引發的各種引數問題。
其實以人類現在的技術,是有能力製造戴森球的,不過需要花費很長很長的時間。以太遠這麼大的恆星為例,製造一個厚度大概為一百米的將其包裹的戴森球,所需的材料整個太陽系的星球加起來都不夠.不包括太陽本身。
粗略計算一下就知道,挖礦整個太陽系除太陽之外所有星球、小行星,大概也就夠戴森球所需物質的百分之十七左右。所以想要造一個戴森球,人類得去其他恆星系挖礦,按照這個比例粗略估計,挖空六個恆星系大概就夠了。
有這本事還造什麼戴森球。
相比之下,造一個6674.6個天文單位的粒子對撞機,如果半徑五十米的話,所耗材料大概會少一些,但這麼長的對撞機可不是光用材料堆砌起來的,它還涉及到每一段加速器節點的各種儀器裝置,每一個節點加速器的能源供給系統、時間延時調配等等一系列問題。
大能級對撞的捕捉觀測也是一個大問題,人類只是在理論上算出來,並沒有造出對應造物,誰也不確定用原來的辦法能不能觀測,各種技術細節、需要攻克的難題多如牛毛。
集人類文明現在所有科學家之力埋頭苦幹,都不知道何年何月能全部攻克,然後讓如此浩大工程進入所謂的可行性模擬驗證階段.
總之,這是一個極其浩大的工程。
真要乾的話,人類得有挖空六個恆星系所有星球的心理準備,而且還不一定成功。
最坑的是,這東西還不能像其他小工程一樣先搞一個樣本驗證一下建造的可行性,它只能在模擬之中論證可行性,而且一旦動工就無法停下來,還是不能保證成功的那種。
還有一點,以人類文明如今的流浪性質,那估計還得給這個對撞機加上可移動式要求。畢竟真要造出來,用了之後拿不走那得多可惜啊,而這種要求必然又會增加工程難度。
“我說老劉,你該不真想造這玩意吧?”糾結了半天的鬱南風咂著嘴巴。
“除此之外,我們還有別的選擇嗎?”劉迷言眨了眨眼睛反問道。
製造這種事兒跟他沒多大關係,所以他這是一幅不嫌事大的樣子,反正先提出來,沒準真搞就真成了呢,就算道最後造出來之後研究不出大統一理論,那也為人類排除一條探索大統一理論的錯誤道路不是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