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周代還有採風制度,收集民歌,以觀風俗、察民情,因此保留了大量的民歌。春秋時經孔子刪定,匯成了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它收有自西周初到春秋中葉五百多年的入樂詩歌一共三百零五篇。《詩經》中最優秀的部分是&ldo;風&rdo;。它們是流傳於以河南省為中心,包括附近數省的十五國民歌。此外還有文人創作的&ldo;大雅&rdo;、&ldo;小雅&rdo;,以及史詩性的祭祀歌曲&ldo;頌&rdo;這幾種體裁。就其流傳下來的的文字分析,《詩經〉中的歌曲以可概括為十種曲式結構。西周所用雅樂的歌唱部分均屬於《詩經》中的《周頌》和《大雅》《小雅》。至於《國風》,只有時代稍早的《周南》《召南》,可以用於等級較低的&ldo;禮&rdo;,而且也只是較晚時代才出現的現象,因為二《南》基本上是西周晚期作品。清代學者方玉潤在分析《周南?罘(草頭)苡》一詩時對詩所表現的情形進行了想像性的描述:&ldo;讀者試平心靜氣涵詠此詩,恍聽田家婦女,,於平原曠野、風和日麗中,群歌互答,餘音裊裊,若遠若近,忽斷忽續,不知情之何以移,而神之何以曠。&rdo;今天,我們只能從文字中去品察其中的節奏和韻律。
周代還興辦了音樂機構&ldo;大司樂&rdo;,在音樂方面系統的訓練貴族子弟。《周禮?春官?大司樂》中還記載了大司樂教授樂舞的具體內容:以樂德教國子:中和、祗庸、孝友;以樂語教國子:興道、諷誦、言語;以樂舞教國子:舞《雲門大卷》、《大咸》、《大磬》、《大夏》、《大濩)》、《大武》。&ldo;以《六樂》防民之情,而教以和。&rdo;《周禮?地宮?大司徒》說明當已注意到音樂對人情志的影響。
《周禮?春官?大司樂》中提到的《大武》,是西周很著名的樂舞,它表現的是周武王伐紂的歷史事件。據《禮記?樂記》記載,《大武》具有很大的規模,它在春秋時期的演出有六成(六段),有歌唱,有樂隊伴奏。它有著結構完整的曲式,在藝術上有相當高的水平。
西周時的樂器有數十種之多,僅一部《詩經》中,就出現了二十九種樂器。不僅有打擊樂器和吹奏樂器,還有了彈弦樂器。根據材料的不同,其時的樂器可分為八類,即:金、石、土、革、絲、木、匏、竹。史書稱為&ldo;八音&rdo;。(《周禮?春官)》另外,被史書稱為&ldo;鐘鼓之樂&rdo;的大型管絃樂隊也在西周時興起,這種樂隊的主要樂器是編鐘和建鼓。這時的編鐘以由先前的三隻發展而為五隻、八隻。陝西扶風齊家村出土的柞鍾,總音域已有三個八度,並基本按羽、宮、角、徵、羽、宮的次序排列。
在周代,十二律的理論已經確立。五聲階名(宮、商、角、徵、羽)也已經確立。這時,人們已經知道五聲或七聲音階中以宮音為主,宮音位置改變就叫旋宮,這樣就可以達到轉調的效果。律學上突出的成就見於《管子?地員篇》所記載的&ldo;三分損益法&rdo;。就是以宮音的弦長為基礎,增加三分之一(益一),得到宮音下方的純四度徵音;徵音的弦長減去三分之一(損一),得到徵音上方的純五度商音;以次繼續推算就得到五聲音階各音的弦長。按照此法算全八度內十二個半音(十二律)的弦長,就構成了&ldo;三分損益律制&rdo;。這種律制由於是以自然的五度音程相生而成,每一次相生而成的音均較十二平均律的五度微高,這樣相生十二次得不到始發律的高八度音,造成所謂&ldo;黃鐘不能還原&rdo;,給旋宮轉調造成不便。但這種充分體現單音音樂旋律美感的律制一直延續至今。
服飾
中國服飾制度,在周代逐步完善,帝王貴族都依照場合與身份著服飾。
周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