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頁 (第1/2頁)
馮驥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記得那陣子我的手機上常常出現一些陌生地區的電話號碼,都是李玉祥在 給電視劇組做嚮導時一路打來的。這些古村落都曾令李玉祥如醉如痴,這一次 卻不斷聽到他在話筒的驚呼:&ldo;怎麼那個村子沒了,十年前明明一個特棒的古 村落在這裡呀!&rdo;&ldo;怎麼變成這樣,全毀得七零八落啦!&rdo;聽得出他的惋惜、痛 苦、焦急和迷茫。也許為此,多年來李玉祥一直爭分奪秒地在和這些難逃厄運 、轉瞬即逝的古村落爭搶時間。他要把這些經過千百年創造的歷史遺容留在他 相機的暗盒裡。他是一介書生。他最多隻能做到這樣。然而他把攝影的記錄價 值發揮到極致。這些價值在被野蠻而狂躁的城市改造見證著。許多照片已成為 一些城市與鄉鎮歷史個性的最直觀的見證。李玉祥至今沒有停止他的自我使命 ,依然端著沉重的相機,在天南海北的村落間踽踽獨行。古來的文人崇尚&ldo;甘 守寂寞&rdo;和&ldo;不求聞達&rdo;,並視為至高的境界;然而在市場經濟兼媒體霸權的 時代,寂寞似與貧困相伴,聞達則與發達共榮,有幾人還肯埋頭於被鬧市遠遠 撇在一邊冰冷的角落裡?不都拼命在市場中爭奇鬥豔、興風作浪嗎?
前些天在北京見到李玉祥。他說他已經把江浙閩贛晉豫冀魯一帶跑遍。他 想再把西北諸省細緻地深入一下。我忽然發現站在面前的李玉祥有點變樣,十 多年前那種血氣方剛的青年人的氣息不見了,儼然一個帶著些疲憊的中年漢子 。心中暗暗一算,他已年過四十五歲。他把生命中最具光彩的青春歲月全支付 給那些優美而緘默著的古村落了。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他,因為他並不想叫人知道他本人,只想讓人們留心 和留住那些珍貴的歷史精華。
由此,又聯想起郭雨橋‐‐這位專事調查草原民居的學者,多年來為了盤 清遊牧時代的文化遺存,也幾乎傾盡囊中所有。背著相機、筆記本、雨衣、幹 糧和各種藥瓶藥盒,從內蒙到寧夏和新疆,全是孤身一人。他和鄭雲峰、李玉 祥一樣,已經與他們所探索的文化生命融為一體。記得他隻身穿過賀蘭山地區 時,早晨鑽出蒙古包,在清冽沁人的空氣裡,他被寥廓大地的邊緣升起的太陽 感動得流淚。他想用手機把他的感受告訴我,但地遠天偏,訊號極差。他一連 打了多次,那些由手機傳來的一些片斷的聲音最終才表達了他難以抑制的激情 。上個月我到呼和浩特,他正在東蒙考察,聽說我到了,連夜坐著硬席列車趕 了幾百公里來看我,使我感動不已。雨橋不善言辭,說話不多,但有幾句話他 反覆說了幾遍,就是他還要用三年時間,爭取七十歲前把草原跑完。
他為什麼非要把草原跑完?並沒人叫他非這麼做不可,再說也沒有人支援他 、搭理他。那些&ldo;把文化做大做強&rdo;的口號,都是在豐盛的酒席上叫喊出來的 。他一心只是把為之獻身的事做細做精。
然而,這一次我發現雨橋的身體差多了。他的腿因勞損而變得笨重遲緩。 我對他說再出遠門,得找一個年輕人做伴,&ldo;能不能在大學找一個民俗學的研 究生給你做做幫手?&rdo;他對我只是苦笑而不言。是啊,誰肯隨他付出這樣的辛苦 ?這種辛苦幾乎是沒有回報和任何實惠的。此次我們分手後的第三天,他又赴東 蒙。草原已經涼了,今年出行在外的時間已然不多,他必須抓緊每一天。
隨後一日,我的手機簡訊出現他發來的一首詩:&ldo;蕭蕭秋風起,悠悠數千 裡,年老感負重,腿僵知路遲。玉人送甘果,蒙語開心扉,古俗動心處,陶然 膠片飛。&rdo;此時,在感動之中,當即發去一詩:
草原空寥卻有情,
伴君萬裡一身行,
志大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