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第2/2頁)
陳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一千五百年後的金庸先生要選擇慕容家族的後裔作為《天龍八部》的主角之一。那個矢志復國的慕容復與歷史上亡國又復國,復國又亡國的鮮卑慕容家族的子孫們何其相似。慕容氏是第一批問鼎中原的鮮卑統治者,儘管他們從未成為中原的霸主,但卻好比投石問路,他們邁出了第一步,就必有繼之而起者。從那以後,鮮卑人一批接一批地邁入中原,他們對於中原漢人乃至此後整個中國的影響,遠遠超過了五胡中的另四胡。在漢人看來,是鮮卑人在創造和改變他們的歷史;而在鮮卑人看來,鮮卑人的歷史就在那個時代與漢人的歷史,或者說中國的歷史逐漸融合在一起。這段歷史甚至可以延伸到三百年後的&ldo;隋唐盛世&rdo;,這兩個朝代的皇族在最初都帶有一半的鮮卑血統。後世的繁榮,在當年或許不可逆料,但卻是對這種歷史與民族融合的優劣性的最佳回答。
有關鮮卑人的起源,一般認為他們是東胡的一支(東胡是當時對於地處匈奴部落以東的東北少數民族的總稱)。&ldo;鮮卑&rdo;這個詞最早出現在東漢的文獻中,但其實際存在的時間應遠早於東漢,《後漢書&iddot;東夷傳》中提到:&ldo;夷有九種,曰畎夷、於夷、方夷、黃夷、白夷、赤夷、玄夷、風夷、陽夷。故孔子欲居九夷也。&rdo;從後世的鮮卑崇尚白種(很可能就是白色人種),並常被稱為白虜的線索來看(參見&ldo;淝水之戰&rdo;第十八章),鮮卑很可能就是九夷中的白夷。戰國以後東胡勢盛,鮮卑一般被認為就是東胡的支系,在《三國志》、《後漢書》中鮮卑更是與烏桓並稱東胡,列於一傳,兩者語言習俗皆相近(其語言應屬今日之阿爾泰語族,與今天的滿語、蒙古語、土耳其語乃至朝鮮語可能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由於鮮卑人的祖先居住在鮮卑山(今內蒙古東北),故而以地得名,稱為鮮卑。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