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三章 鼎立之勢 (第2/2頁)
寂靜的銀松森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可信,熟讀史書的他當然不會重蹈宋廷的覆轍。宋廷一貫目光短淺,先是與金聯手滅掉了契丹。沒有了漢化後變得文明的契丹的阻擋,更加野蠻的金人策馬南下攻破汴京,擄走了欽、徽二帝和大量宗室官員,慘遇牽羊之禮悲慘境地。差點被團滅的趙氏政權,不得不遷到臨安,偏安江南一隅。此後,宋廷並沒有吸取靖康之恥的教訓,又與蒙古與合力滅掉了金國,這才有了眼下韃兵連年侵邊,以致山河破碎,百姓流離失所,陷入政權風雨飄搖,岌岌可危的窘境。
歐陽軒嚴辭拒絕忽必烈的提議,並非是怕元軍滅了趙宋之後翻臉,而是他一眼看穿了其挑拔離間的險惡用心,使臨安朝廷不會相信霹靂軍會真心抗蒙。實際上,廉希憲的高明之處就在於,如果霹靂軍同意聯手更好,即便不同意,也會讓臨安政權產生狐疑之心。他故意遞交國書,又明知霹靂軍絕不會聯蒙抗宋,仍然而為之,便是要在兩者之間打下楔子。此事之後,無論霹靂軍如何解釋澄清,臨安朝堂對霹靂軍的警惕戒備都不會放鬆,更何況朝中高官不少人對霹靂軍恨之若骨,他們的態度是“寧與外賊,不與家奴”。
臨安朝堂的高官們正是佔據在道德的制高點,以居高臨下的心態,視蒙古人為野蠻的韃賊,視霹靂軍為家奴。在他們看來,趙宋政權才是華夏正統,也是天命所在,而蒙古人不過是來自草原的化外野人,是渾身牛羊腥羶味的臭韃子,終究會像契丹人、女真人一樣被更加野蠻的人所滅亡,而代表著文明與繁榮的趙氏政權將千秋不倒,永續傳承。
霹靂軍在臨安政權高官們的眼中,不過帝國邊垂之地興起的漢夷混雜勢力,是離經叛道的忤逆子。在霹靂軍崛起之初,他們只將其當作可以予取予求的流民武裝。當霹靂軍的初露崢嶸,他們又將其視為如同播州一樣聽調不聽宣的地方勢力。眼下霹靂軍日益壯大,儼然有分廷抗禮之勢,他們又不情願承認霹靂軍已成為如同西夏一樣的帝國隱患。
相對於蒙古人,臨安朝廷對於源出華夏一脈的霹靂軍更加仇視,不少人對歐陽軒的居者有其屋,耕者有其田的均貧富理念更是恨的咬牙切齒。蠻橫的蒙古人只會使用武力,而霹靂軍的以民為本的理念和清廉的治理,對底層的百姓有著致命的吸引力,侵蝕著趙氏政權的道統基礎,久而久之必將摧毀其統治根基。如果有選擇,朝堂高官們更願意“攘外必先安內”,先蕩平霹靂軍再對付蒙古人。
只不過形勢比人強,在博弈的棋盤上,宋軍從來不是主動的一方。蒙古人的一波波進攻讓宋軍疲於招架,根本無暇對付霹靂軍。為了讓霹靂軍牽制蒙古人,防止其降元,臨安高官們只得收斂手段,不敢過分激怒霹靂軍。不過在他們看來,放下身段委屈求全只是權宜之計,一旦宋蒙達成和議,必然將霹靂軍除之而後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