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點沸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劉晨乘坐水力御劍飛了半天,“誒?怎麼不餓?難道說我達到了可以辟穀的境界了?算了,趁著不餓的,直接飛到南瞻部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章完)
第50章 幽州太守?沒錯!
先不題劉晨飛啊飛啊飛,邊飛邊噴水!咱們再說那南瞻部洲。
且說張角一軍,前犯幽州界。幽州太守劉焉,乃江夏竟陵人氏,漢魯恭王之後也。當時聞得賊兵將至,召校尉鄒靖計議。鄒靖道:“賊兵眾,我兵寡,明公宜速招軍應敵。”劉焉道:“你說得對啊!”於是出榜招募義兵。
榜文行到涿縣,引出涿縣中一個英雄。
說到這裡,有人說這裡錯了,幽州的長官應該叫刺史,後來叫州牧,郡的老大才叫太守。這裡我就要解釋一下了,幽州太守劉焉是三國演義裡的說法,的確錯了,但是錯誤可能是劉焉但絕不是幽州太守。
我們先說劉焉。
三國志中:劉焉字君郎,江夏竟陵人也,漢魯恭王之後裔,章帝元和中徙封竟陵,支庶家焉。焉少仕州郡,以宗室拜中郎,後以師祝公喪去官。臣松之案:祝公,司徒祝恬也。居陽城山,積學教授,舉賢良方正,闢司徒府,歷雒陽令、冀州刺史、南陽太守、宗正、太常。焉睹靈帝政治衰缺,王室多故,乃建議言:“刺史、太守,貨賂為官,割剝百姓,以致離叛。可選清名重臣以為牧伯,鎮安方夏。”焉內求交阯牧,欲避世難。議未即行,侍中廣漢董扶私謂焉曰:“京師將亂,益州分野有天子氣。”焉聞扶言,意更在益州。
後漢書中:劉焉字君郎,江夏竟陵人也,魯恭王后也。肅宗時,徙竟陵。焉少任州郡,以宗室拜郎中。去官居陽城山,精學教授。舉賢良方正,稍遷南陽太守、宗正、太常。
兩個史書都沒說劉焉做過幽州太守,但是並不代表他沒做過,史書大部分都是真的,但是經常不全,使人斷章取義。這個並不一定是錯誤。
我們再說幽州太守這個詞,太守是一郡的最高行政長官,除治民、進賢、決訟、檢奸外,還可以自行任免所屬掾史。刺史,漢武帝把全國劃分為十三州部,每州為一個監察區,設定刺史一人,負責監察所在州部的郡國。刺史沒有固定的治所,而且地位在郡國之上,但是僅僅有監察權,隸屬於中央的御史中丞和御史大夫。不過在東漢末年,刺史的權利因為政權不堪,導致權利很大了,最後在劉焉的建議下改成了相當有權利的州牧。刺史是沒有調動軍隊的權利的,改成州牧之前打仗每個郡管每個郡的事
說到幽州太守這個詞,其實很簡單,涿郡在三國時期改為范陽郡,也就是是今天的河北省涿州市,涿郡的的治所是涿縣,為首都北京的“南大門”,隋朝時,幽州改稱涿郡,治所在今北京市境內。唐武德元年,涿郡改名為幽州,和杭州蘇州類似等級,當時省一級不再叫州了,而是叫做道,比如關內道,河南道,山西道,山東道,涿郡改名為幽州以後,涿郡作為行政區劃單位名稱不再使用。但後世仍有人不斷使用該詞,用來表述籍貫。所以,幽州太守實際上就是說的就是涿郡太守,就跟杭州市蘇州市差不多,並沒有什麼錯誤!
書歸正題,卻說劉晨御劍飛行,正吐水吐累了,坐下休息一會兒,忽然一股寒流自北而來,吹啊吹啊吹得劉晨飛快得往南飛。
“哇哦!這風好爽,比我吐水快多了,這樣的話很快就能到南瞻部洲了吧!”
劉晨正想著,突然,風停了。
“我這烏鴉嘴,這就停了?別介啊!繼續啊!我實在是受不了繼續吐水了!”
這寒風斷斷續續,一股一股的,雖然冷,但是劉晨被冰封了這麼長時間,身子對寒冷有了些抵抗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