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她是創新小科學家,用植物測定電池對環境汙染的影響
她還為孤獨症兒童服務機構做志願者,翻譯材料,照顧患兒
她在校刊上發起捐助活動,募集資金支援災區
她從模擬聯合國的成功,走到了普林斯頓大學的大廳做演講
她將去往布朗大學,繼續她心之所向的生活
她叫李峭寒,一個信仰心的方向的自信女孩
我們“適應”了社會,放棄了自我,最後就會導致“平庸”——與所有人一樣,與標準一樣,毫無特點。一個平庸的人,不管他做得再“出色”,也還是一個平庸的人。我們所要努力的,就是要證明自己並不平庸,而是一個獨特的、鮮活的、有獨立思想的人。
—— 李峭寒
我信仰我心所向
當我面對今天的自己,回首走過的路,一種驚奇感,或者說荒謬感,突然撲面而來。我訝異於自己居然會出生,這是機率上一件小得接近於零的事件。我更訝異於我怎麼成為了現在的自己,就像飛矢不動一般悖謬。我從沒覺得自己在變,可每當回想起不久前的我,都彷彿在看另一個人。那一個個小小的事件,單獨拿出來任何一件都渺小得不值一提,與無數牛人相比簡直就是浮雲,在漫漫宇宙時空中更只是塵埃。我的生活看起來平靜得有如一汪清泉,然而平靜水面上的一絲絲漣漪在偶然泛起的時候一定不會想到,它們看似不經意的造訪卻會在很長時間後,造成這麼可怕的蝴蝶效應,在時間軸的遠處產生一個今天的我。
今天的我,在碼這些字時,常常會想,如果當初我不是這樣而是那樣做會怎樣?慶幸很多,悔意也很多,然而生活不是《蝴蝶效應》,我不能像主人公一樣,利用神奇的日記隨意回到過去,改動一個小小的行為從而改變故事的結局,改變自己的命運,甚至決定身邊人的命運。我只能把日記留下來,試圖找尋到底是哪一件小事對我產生了如此神奇的影響。
盧梭的自傳是一部《懺悔錄》,我需要懺悔的大概比盧梭還要多。夏多布里昂的自傳是一部《墓畔*》,我想每部自傳都可以這樣叫,即使是不信命運的人,在面對必將到來的死亡的時候,大概也會心虛而緘口吧。王爾德的自傳是《獄中記》,而誰又不是“Captives of our own identities,living incages of our own creation”呢?我常想,如果要我寫,我一定會寫“一個無神論者的自控書”。我常自問信仰是什麼。有信仰、居其中的人不會發出這個疑問,可見我沒有信仰,最起碼沒有堅實的信仰。儘管我身陷信仰危機,不時感到渺小,不時感到荒謬,但是我仍相信世界上有真理,人間有善。
我信仰我心所向,併為之奮鬥。這些不是信仰,但與之無異。
學習從來都是我自己的事
我出生於一個普通家庭,從小父母只在生活上關照我,學習從來都是我自己的事。還不認識字的時候我就每天讓母親將《格林童話》和《伊索寓言》讀給我聽。上小學後就開始了自己讀書。那時大量空閒的時光都被我用來讀一本又一本的雜書,一個個陽光明媚的下午就這樣度過。家裡的藏書讀完了,我就找出一本再從頭讀起。那時小小的我沒有現在買書如山倒的資本,也沒有現在讀書如抽絲的陋習,由於資源有限,我就將一本書反覆讀上個七八遍,每當覺得情節不太熟悉了就抽出來再看,以至於後來書中的一些句子我都能自然而然地背下來了。這就是那時的我寫作文得心應手的原因。而那些科普著作,就是我窺視科學世界的視窗,使得我始終保持對自然的敬畏驚歎之心和一種希望瞭解她的動力。小學時期對我最重要的影響,也許就在於培養習慣。那時學習輕鬆,在學校與同學比賽誰最先完成作業,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