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藝術節 (第1/2頁)
文耕駿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覃荷在考慮著最近的水汙染問題。
水汙染的其中一個特點是應急主體複雜性,是指很多的水汙染事故不能被人們直接的感知,而需要透過時間觀察才能得知。比如這次過了一段時間,才發現變異的水生植物和蕨類植物。水汙染是世界範圍的環保難題,近年來華夏現代化程序加快,人們的生活用水量增加,各行業汙水排放沒有及時得到控制,加劇了水資源的問題,本應儘快分析危害成因併科學控制。水汙染除了對人類有很大的危害,還對農作物造成嚴重汙染,不僅會導致農作物減產,還會引發土壤及周邊環境惡化。水汙染對農業生產的危害包括氮元素及鹽分產生的危害,重金屬危害等。水生物需要一定的氧氣供給才能生存,但在河流水質發生汙染後,水體的溶氧能力會降低,水生物會由於缺氧大量死亡,而死亡的水生物數量過多超過了河流承載力又會造成新的汙染。
生態倫理學是倫理學的一門分支學科,是關於人對地球上的動物,植物,微生物,生態系統和自然界的其他事物行為的道德態度和行為規範的研究。研究人類如何保持地球上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人類如何在發展生產,發展經濟和提高人類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同時,更加合理、科學地來對待自然和保護生物,從而更好地協調人和人之間的關係。人、植物、動物、微生物、大自然是一個整體,互相影響。例如環境問題也會致使出現蝗災、森林大火、南極升溫等自然災害。
“天人合一”講的不僅是一種道德觀,宇宙觀,也是一種生態觀。在《易傳》一書中,就暗示出,人類和萬物一樣,是天地的產物 ,人類社會是自然發展的結果,人是自然界一部分。《左傳》一書 ,也有人是天地自然變化的結果,自然環境是人類生命的源泉之說。因此,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從來就有一種對天地的敬畏心理,並把“順乎天”,“與天地準”看作是人類的最高道德準則。人與萬物,自然都處於和諧,均衡、統一之中。儒家的“萬物並育而不相害,道並行而不相悖”的思想,是對“天人合一”的闡釋。
“今天累了,先去吃飯,歇歇吧。”
傍晚找個地方吃飯,覃荷點了宮保雞丁、麻婆豆腐。
覃荷說:“要不要給你點個微微微辣?多寫幾個微。”
匡彥說:“中辣就行,和你在一塊兒一年多,我也習慣了。”
覃荷說:“我一般也就是填個中辣。”
匡彥說:“行,只要別填個特辣。”
覃荷說:“那是肯定的。明天有空嗎?”
匡彥說:“明天還得加班。真是不好意思,現在是我沒有空了。”
覃荷說:“那舞龍藝術展都快結束了。下週是最後一週了。”
匡彥說:“下週一定去。你是喜歡看舞龍嗎?”
覃荷說:“不是,那是有好多表演。帶你去看看那個舞蹈。”其實,覃荷是準備了民族舞,也準備到時候展示。
匡彥說:“好的。那個舞龍我倒是可以參與。”
第二天匡彥在公司的時候,同事對他說:“我看見你和覃荷在一起吃飯?”
“是啊。”
“我提醒你,她和我們是競爭關係。”
“有競爭,也有合作唄。”
“你別走那麼近。她萬一把公司機密套出去了。”
“不會的。哪有多少機密。”
“別把你也給挖過去了。”
“我是那種人嗎?”
“我看你就是要美人不要江山的那種。”
“不會的。我週末都跑過來,肯定是工作放第一位。”匡彥並不在意地說。“對了,那些新風系統重新設計了嗎?”
“是的,最近我們都是在忙這個事。快完成了,我先拿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