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雨流殤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從無休歇。”
“從南北朝後半期一直到隋唐,道教之反佛,多與儒家結成同盟,並從綱常倫理、王道政治、夷夏之辨等立論,而這三方面正是龍國社會政治制度、思想文化傳統、民族心理習慣之特點所在。”
“佛道二教在思想理論上的爭論,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焦點就是因緣與自然的關係。”
“這兩種學說分別是佛、道二教的核心教義,也是兩教在教義上的最大差別,所以爭論必然會聚焦於二者之上,隨著因緣與自然之辯的深入。”
“佛道之爭是在帝王的主持下,參加者皆是兩教的精英人物,道教方面參預其事的多為重玄學者,佛教方面先後參加的也都是各宗派的重要人物。”
“當時那一場義理方面的辯論顯得非常激烈,集中涉及到道及其與自然的關係,從而使道法自然的論爭變得更加精彩、深刻。”
“從唐高祖到唐玄宗,除武周時崇佛超過崇道外,基本上是以崇道為主,由於初、盛唐統治者認道教為本家,大加崇信,著力宣揚,使道教在此期間獲得迅猛發展。”
“這樣一來,一方面促進了釋儒道的相互融合,使三家都獲得了很大的發展,另一方面,又導致三教的互相爭雄,使它們之間展開了激烈的鬥爭。”
“在這種狀況下的佛道論爭,佛教往往處於不利條件,但是這樣反而激起佛教徒護教情緒,不斷尋找道教教義的薄弱點進行反擊。”
“另一方面,本來在理論上處於邊緣的道教,在已經合法地進入了思想世界的中心的同時,也需要在這種語言角力與思想交鋒中,提出可以挑戰的話題。”
“同時,面對佛教徒的駁難與反論,就逼迫道教不得不深思佛教的哲理,以及佛教相當複雜的論證方式。”
“但是作為兩個雖有一部分共同觀點,卻又完全不同的教派,想要將思想融合又哪有那麼容易?”
“道家的《道德經》指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講究當下現世,修羽化昇仙之道。”
“佛教講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受離別苦,怨憎會苦,所求不得苦,五取蘊苦,重因果,注重往生。”
“所以說,兩者之間必然會產生重大分歧。”
講完了佛道兩家的分歧後黃萌萌再提到了鎮魂局。
“鎮魂局原本屬於道教,由各教的立獄和合而成,為了鎮壓世間邪祟之物。”
“不同門派所立獄名不一,如天心派稱天獄,神霄有三十六天獄,正一派稱酆都獄,又有火獄、水獄等等,所立的方法則大同小異,皆以符咒和手訣為主。”
“經過長久的融合之後,逐漸得以統一,成為了如今的鎮魂局,並脫出道門入世。”
“從本質上來說,鎮魂局起源於道門,原本是一家。可千百年來的自成一體演化後,鎮魂局為了提升成員能力,開創了靈鬼契約的先例,帶著鬼物一同修煉,別開生面。”
“自此,道教視鎮魂局為異類,忘了修煉的本心,佛家同樣對鎮魂局的做法感到憤怒,曾對此事進行多次阻撓。”
“簡單的說,就是佛家看道家和鎮魂局不順眼,道家看鎮魂局和佛家不順眼,鎮魂局對雙方都沒有敵意卻處處受到排擠,大概眼下就是這樣的局勢。”
經過黃萌萌的一番解說,林夜恍然地點了點頭。
“難怪典獄長不肯折了面子放人,敢情其中還有這樣的淵源。”
“不過說起來,鎮魂局能從道統之中自成一部,儼然成為守衛龍國的職能機構,能夠一統鎮魂局的大佬還真是有兩把刷子。”
“說起來當初把鎮魂局一統,並且演化成如今局面的那個人到底是誰?似乎鎮魂曲的教材裡面沒有科普過?”
黃萌萌微微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