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格1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夫下的定義。)
隆美爾元首為什麼召見弗拉索夫這個蘇軍大將俘虜?因為隆美爾元首需要一位即懂軍事,又有威望和影響的蘇軍高階將領來組建俄羅斯解放軍,但上訴條件的時候,又必須要和斯大林政權有血海深仇,
真是天助隆美爾元首,弗拉索夫有房條件都非常符合隆美爾元首的要求,今後那些蘇聯龐大的蘇聯戰俘終於可以發揮巨大作用了。
歷史上,蘇聯衛國戰爭期間,數百萬的蘇軍士兵被德國俘虜,其中有超過100萬的蘇軍俘虜投降後加入了德軍部隊,這些“志願者”的一些後來被編為“俄羅斯解放軍”,由投降的蘇軍將領弗拉索夫擔任司令。
首先,弗拉索夫的叛變並不是一個孤立行為,它是與當時的整個歷史背景密不可分的。
在衛國戰爭初期,蘇聯紅軍遭受了相當慘重的損失,總共有524萬蘇聯士兵被德國人俘虜,其中380萬人是在戰爭爆發後的頭幾個月裡被俘的,這是個駭人聽聞的數字。
蘇聯士兵在1941年夏天陷入了德國將軍們精心策劃的重重包圍。一方面是出於衛國戰爭初期嚴峻形勢的壓力,另一方面是出於斯大林的****。
因此在戰時的蘇聯根本沒有“戰俘“這個概念,只有“逃兵、祖國的叛徒和人民的敵人“。
斯大林在1941年4月6日簽發的第270號命令指出,紅軍戰士在任何情況下都必須堅持到最後一個人,不作俘虜。
指揮官被授權槍斃敢於為避免一死而當俘虜的人。這種作法對於蘇聯軍人固然太過於苛刻,甚至太不公平,但也是極端殘酷的戰爭環境所造成的。
俄羅斯聯邦刑法典第58條也規定將被俘紅軍戰士的家屬交法庭審判,同時將這些家屬流放到西伯利亞。
在這種情況下,不管被俘的蘇軍士兵願意與否,他們要麼選擇在集中營裡成為“烈士“,要麼選擇與德國人合作反對自己的祖國。
另外,由於法西斯德國的殘暴對待戰俘,集中營惡劣的生存條件也迫使部分意志薄弱的俘虜與德國人合作。
德**事歷史學家約阿希姆?霍夫曼寫道:
“士兵們被俘時身體極度虛弱,戰鬥期間,他們有時6…8天沒有東西吃,甚至在向他們提供充足食物的情況下,他們也沒有能力進食。
幾乎所有的戰俘營都報告說,很多戰俘在第一次進食後就失去了知覺,然後就死了。“
事實上,德國人根本就不打算為蘇軍戰俘提供維持生命所需的最低限度的食物,而希望將蘇軍戰俘全部強制勞動虐待至死,甚至乾脆全部屠殺,整個戰爭期間,至少有250萬蘇聯俘虜死於集中營。
對弗拉索夫來說,集中營的恐怖情況使他產生了恐懼。一方面是大量的俘虜從前方蜂擁而至;另一方面是面臨死亡的無情折磨,而集中營的訊息完全是有利於德國人的。
看到越來越多的同行走進集中營,弗拉索夫終於喪失了信心,認為蘇聯已經輸掉了這場戰爭。
現在惟一能做的就是與德國人合作,建立一個對德國屈膝投降的傀儡政權,也許弗拉索夫認為這樣做能夠讓俄國少流些血。
這一思想在弗拉索夫的頭腦中逐漸形成,當他成為叛徒後,曾經對自己的部下辯解道:
“難道流更多的血不是犯罪嗎?難道俄羅斯民族的主要敵人不是布林什維主義和斯大林嗎?難道奮起反對斯大林及其同夥不是每個俄羅斯人首要的神聖義務嗎?
在有叢林和沼澤的那個地方,我終於得出了結論:我的義務是動員俄羅斯民族投人反對布林什維克政權和建設新俄國的鬥爭。“
他的這些話無疑是在為自己的行徑找藉口,並試圖以此來欺騙自己。但是,不論他的動機如何,他的行為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