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頁 (第1/3頁)
豐一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ldo;老煙管&rdo;和&ldo;菸絲&rdo;製成後,我們就開始&ldo;抽老煙&rdo;。爸爸喝老酒;我們&ldo;抽老煙&rdo;。其樂融融。
如今,我對蓮蓬還有忘不了的情誼。每到夏天,馬路上只要有賣蓮蓬的,我看見必買。家裡人以為我特別喜歡吃蓮蓬,其實主要是懷舊心情在起作用。不過,現在我再也沒有時間和心情來製作老煙管了。
唉!童年已成夢影,緣緣堂時期一去不復返了!
石門鎮不在鐵路旁,交通不便,況且爸爸不常住在緣緣堂,所以外地來的訪客較少。爸爸在日本時認識的黃涵秋先生倒是來過。據說他是頸子上掛了杭州買來的一串串玩具小竹籃進來的。
另外,據染坊職工章桂哥的回憶,戴葆流夫婦來過一次。章桂在《懷念敬愛的老師豐子愷先生》一文中說:
大約是1934年吧,我們故鄉遭遇百年難逢的大旱災。災情嚴重,古運河河底朝天。當時的國民黨反動政府束手無策,聽憑老百姓在死亡線上掙扎。《大旱之望雲霓》這張畫,是先生對當時勞苦農民日夜車水、艱苦掙扎的情景,發自內心的深表同情之作。此畫作後,懸掛在緣緣堂樓下西書房內門後。就是那年,我國駐瑞士公使戴葆流先生夫婦,專程由滬來石灣訪問先生,而先生卻適去莫干山看望他的姐姐去了。因戴先生要求得到先生一點作品留作紀念,是我做主,將此畫初稿贈給了戴先生。現在不知有否保留。
我也住過&ldo;行宮&rdo;
爸爸的性格,既喜歡悠閒安靜,又喜歡變換花樣。總之,他不喜歡受束縛,而喜歡任著自己的性子,想怎樣就怎樣。
如今我家住的房間,傢俱一旦擺好後,很難得做大變動。這大概是因為房間小、傢俱多的緣故。但更大的因素恐怕是好靜不好動或者缺少革新思想吧。爸爸在緣緣堂剛住下來時感到很新鮮。沒多久,就想換換花樣,於是,把自己房間裡的傢俱搬來搬去,力求搬到妥帖的位置。我們戲稱他為&ldo;三日一小搬,五日一大搬&rdo;。
爸爸不僅把房間當作一幅畫看待,時時改變構圖,連壁上的鐘也不放過。他看厭了鐘面上枯燥乏味的數字,便取下來用油畫顏料把鐘面塗成天藍色,蓋沒了數字,再在上面畫幾根楊柳枝。然後用黑紙剪兩隻燕子,貼上在長短針的針頭上。這就變成了一幅《雙燕逐柳圖》。雖然數字沒了,照樣能猜出時間。如今在緣緣堂展示的那口鐘不是原物,但也可給參觀者留下一個印象。
在緣緣堂住了一年半,到1934年夏天,在西竺庵小學讀完了六年級的姐姐哥哥們都要升初中了。爸爸把他們送到杭州去入學。我和元草哥則還在石門讀小學,由媽媽照顧。
杭州的美景吸引了這位藝術家,加之四個子女寄宿在中學裡,週末無家可歸,也不是辦法。於是爸爸就在杭州皇親巷6號租了一個樓面,自己當上了&ldo;陪讀&rdo;。寒暑假則回到緣緣堂來。這段時期,他享盡了杭州春秋的美景和故鄉冬夏濃厚的鄉情,度過了三年黃金時代。
杭州的別寓被戲稱為&ldo;行宮&rdo;。這皇親巷的&ldo;行宮&rdo;從1934年住到了1936年。夏天遷到馬市街156號。住了兩個月後又遷到田家園3號。在這裡一直住到抗日戰爭爆發,時局緊張起來,才關閉了&ldo;行宮&rdo;回到緣緣堂。
我和二哥有幸隨媽媽去皇親巷的&ldo;行宮&rdo;住過一段時期。爸爸設法讓我們插班進寶極觀小學讀書。但我和二哥如今都記不起來是讀了一學期還是兩學期。我只記得自己還很不懂事。入學前進行了一次測驗。那是我第一次看見手寫的油印考卷。數學卷子上的數字不像手寫那麼一清二楚,我竟看不懂,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