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7部分 (第2/5頁)
死磕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葉暢正在準備對新羅、渤海動手。而朝廷內部對此是有分歧的,有人認為蠻荒小邦,徵之徒勞民力,勞師而無功,更何況此二國在天寶十五載之後,對大唐就一直恭敬有加,葉暢是在公報私怨;另一部分人則以為,此二國貌似恭順,實則不遜,與安祿山早有勾結,且其君無道,理當征伐,以示懲戒。
元載為李俅謀主,這種分歧自然不會逃出他的眼中,他甚至還知道,那支援征伐一方大義凜然的理由之下,其實還暗藏著別的東西:通商。
如今大唐的工場遍地開花,數量多了自然就良莠不齊,有些粗製濫造的產品,在國內實在是沒有市場,故此他們想將之銷往海外,離大唐近、海運又極便利的新羅、渤海二國,自然就是他們瞄準的物件。此二國人口加在一起也有數百萬之眾,每年在這二國賺個幾百萬貫錢,應當不成問題。偏偏此二國發覺自身財富流失,免不了要限制大唐貨物在其國內流通。故此,支援征伐並不是說要滅此二國——就是葉暢自己,也不贊同立刻滅此二國,而是將如今不聽話的國主趕下臺,換個乖順聽話的,方便控制此二國財富,並進一步蠶食之。
眼見群臣都不開口,李俅正要宣佈散朝,就在這時,突然聽得後邊鐘聲響起,眾人都是變了顏色,緊接著,一個太監哭奔而來:“殿下,殿下,聖人昇天了!”
第503章 兩紙召令自反覆
從安城到旅順,一條白龍般的道路正在不停延伸著。
天寶十五載,羅九河在端了安祿山老巢之後,回師順道將遼東的邊疆又向北向東拱了拱。這五年來,葉暢潛心經營,藉著中原戰亂大量百姓流離失所的機會,他從中原得到了五十萬人口,其中近一半是青壯勞力,從而大大加快了遼東的建設步伐。
而支撐遼東人口迅速增長的底氣,就是在他視線裡,開滿著小白花與紫纓的兩種農作物了。
土豆與玉米,原產自萬里海波之外的兩種作物,如今在遼東已經大行其道。它們的種植面積已經佔了遼東糧食種植面積的三分之一,僅次於小麥,而多於水稻。
“昌齡兄,這都是你的功勞啊。”葉暢站在小小的高崗之上,望著兩邊成片成片的莊稼,感慨地說道。
王昌齡甚是驕傲地點了點頭:“當仁不讓,我與國本所的諸位郎君先生,著實花了不少氣力!”
玉米、土豆天寶十四載時第一次試種,因為種子數量不多又沒有種植經驗的緣故,結果差強人意。天寶十五載雖然在不停地打仗,平定安祿山之亂,平定四境諸胡之侵撓,平定安祿山遺黨的盜寇,但葉暢在征戰之中,也沒有忘記對玉米、土豆種植的關注。所以天寶十五載,玉米、土豆收穫所得,足以讓葉暢在天寶十六載做一個分組實驗,選擇最優的種植方法。
天寶十七載豐收,天寶十八載又是豐收,天寶十九載開始,在全遼東範圍內強行推廣種植玉米與土豆,然後又是一個大豐收。經過飢餓的百姓,對於這種高產糧食作物甚為用心,而王昌齡與他的團隊在研究與推廣上花費的心血,也沒有白花費。
“聽聞齊冀二地,亦有人開始嘗試種玉米與土豆了。”旁邊的一個幕僚笑著道:“天下百姓,都將受益於此,衛王,王公,你們功德無量啊。”
“是王公他們功德無量,我,不過是因人成事罷了。”葉暢哈哈一笑。
王昌齡卻若有所思:“葉公,還沒有人能夠到那海東洲麼?”
“沒有,雖然我懸賞百萬貫,卻沒有人再能到海東洲了。”葉暢很是惋惜地道。
所謂海東洲,就是另一世的美洲,王元寶的船隊發現了海東洲,帶來了玉米與土豆,從隨船而來的土人和倖存的水員口中,眾人得知了海東洲的許多傳聞。有些傳聞是讓人將信將疑的,比如說,傳說中那裡有黃金珠玉之湖,有流淌著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