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 (第4/5頁)
緣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親被皇帝追命為徵夷將軍,在左副將軍沐晟,也就是太祖朱元璋的義子沐英之子的協助下,一路連戰連捷,殺得安南人聞風喪膽,僅僅一年,就滅掉篡位的胡氏父子,得州府四十八,縣一百八十,戶三百十二萬,大獲全勝,
凱旋而歸後,皇帝朱棣設宴奉天殿,親自作賦‘平安南歌’,父親張輔被進封英國公,世襲罔替,歲祿三千石,予世券。
可以說父親的爵位已經是人臣中的第一人,除了故去而被加封王位的安慰獎外,根本是無可升了,尤其是世襲罔替,雖然太祖朝曾經封了17位世襲罔替的國公,但那些開國功臣都已經被朱元璋掃蕩一空,子孫後代的政治地位根本無法和永樂朝的新貴們相提並論,隨著成國公朱能的病死,父親不管是戰功還是爵位,都是無可爭議的位極人臣。
而這時他的年紀才32歲,可想而知,他是多麼深受皇帝信賴,此時的張家是多麼深受隆恩。
後又因為皇帝和大臣們以為一年即攻克安南,起了輕視之心,被勝利衝昏了頭腦的君臣,一改初衷,當即昭告天下,改安南為交趾布政使司,以呂毅為都指揮使,黃中為副,黃福為布政使兼按察使,並分設官吏,改置17府。
不出預料,民心未附的安南,第二年幾乎全境造反,措手不及下,明朝官兵被殺得大敗,軍情緊急下,父親張輔又先後兩次帶兵平叛,又是連戰連捷,所到之處所向睥睨,其中過程當然精彩紛呈,讓人熱血沸騰,心生無限嚮往。
而當年靖難之時,被建文帝授予重任的名將李文忠之子李景隆,率領五十萬大軍團團圍困燕王根基之地北平,因為兵力匱乏,燕王朱棣趕去遼東計賺寧王手中的朵顏三衛,苦戰之中的北平城差點被攻破,幸虧一代庸才李景隆生怕屬下搶奪頭功,下令全軍暫停攻擊,緩解了北平燃眉之急。
第二天,李景隆又繼續下令全軍強攻,當時的燕王妃在最危急關頭,親自帶領一眾女眷到處鼓舞士氣,使得全城百姓歡欣鼓舞,軍士士氣沸騰,人人拼死力戰,正是那時,跟在王妃身後的母親,就是因為連日勞累,不慎動了胎氣,結果一個月後導致小產,生下不足月的自己,不但身體瘦弱不堪,頭腦也不大清醒。
那場大戰發生在寒冬季節,母親小產的原因大概是受凍了吧?身懷六甲還要滿城走路,確實是難為她老人家了,現在母親身體一直不好,應該也是那時落下的病根,唉!
也多虧當時是寒冬,氣溫寒冷可算是滴水成冰,在當今太子朱高熾靈機一動下,連夜在城頭上澆水,竟把一座偌大的城市變成難以逾越的冰封堡壘,後來無論是李景隆如何氣急敗壞,下令幾十萬大軍晝夜強攻,最終都落得個徒勞無功,隨著燕王率領朵顏三衛等大軍回援,殺得李景隆幾十萬人大敗虧輸。
燕王妃不愧是明初第一名將徐達的女兒,為人生平幾乎和長孫皇后馬皇后一樣偉大,都是知書達理,善良體貼的女性,真是一代奇女子!可惜此時已經故去了吧?記得好像是死於永樂五年,享年時僅僅46歲。
而母親只知道姓王,年齡家世什麼的則是半點不知。不光是母親,整個家裡的情況都如兩眼摸黑,畢竟在熟讀史書,這芸芸眾生的生平也不會記錄其上。
似乎在歷史上,也並沒有張灝其人,而父親一直到60多歲,才有了一個兒子,以至於75歲戰死於那場令後人無限感嘆的土木堡之戰後,繼承爵位的只是一位年僅9歲的孩子,是父親龍精虎猛,臨老時才老樹開花還是另有原因,則沒人清楚了。
記憶中還有一位哥哥,好像幼年時死於一場疾病,這古代的生育率和兒童成活率可真的是不高,就是皇家那些王子公主,那般的金枝玉葉,那也是說沒就沒,不帶含糊半點的,難怪他們稱自己為二爺,也不錯,怎麼說也比成天被人叫‘大爺’來的好聽,不過後來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