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天的前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時間不知不覺間進入6月,匈牙利的工廠如雨後春筍一般出現。
冬小麥成熟的季節到了,金黃色的田野裡不光有沉甸甸的麥穗,還有許多嶄新的農用機械。
工廠大多都是與食品工業有關,自從魯道夫給幾家工廠更換新型生產裝置,推行生產線模式後,工廠產能大漲,極具競爭力產品獲得了軍方的訂單。
匈牙利的大地主,已經不再滿足於單純的糧食售賣,他們還想更進一步,向工廠主過渡。
這也是工業化後貴族們的現狀,累積了上百年的財富讓他們擁有先天優勢。
魯道夫加速了這一程序,改革後的新式工廠令人矚目,但這並不是促使革新的直接動力。
投資工廠,雖然是以食品,糧油等輕工業為主,但它仍然是一筆長遠投資。前線打得如火如荼,一旦戰爭失利,整個國家都會陷入動盪。
保守的馬扎爾人是不會用累積了上百年的財富進行風險投資,特別是工業這個他們這個不太熟悉的領域。古老的生產方式他們已經持續了幾個世紀,這也是他們受到鄙視的一個原因。
在西歐國家眼中,匈牙利貴族陰鷙,奸詐,貪婪,只會打壓掠奪其他民族。為此,他們還編排了用少女鮮血泡澡這類黑暗恐怖的故事。
事實上,天下的烏鴉一般黑,倫敦的工人不見得就比東歐的自耕農過得好。只不過身處世界第一的大都市,想到世界第一的祖國,他們會不自覺地挺起胸膛。
魯道夫自然不會去批判匈牙利人,而是需要聯合他們。或者說,他需要匈牙利全力支援這場戰爭。
攀親戚,打感情牌沒有用處,魯道夫實打實拿出了真金白銀。確切的說,也不是鈔票,奧地利政府已經被高額的軍費逼瘋了,克朗正在大幅度貶值。
捷克和奧地利的機械廠經過之前的整頓,納入了統一標準和管轄,生產效率和成本都大有改善。
魯道夫直接向他們下達了各種機械裝置的訂單,再以近乎成本價倒賣給了匈牙利的投資者們。
這項計劃實施的難度不小,除了匈牙利人,所有人都提出了質疑。
魯道夫雖然打著供給軍需的名號,但軍事法庭有充分的證據認定他倒賣軍需物資。
首先是工廠,各個參戰國都將民用工業進行了軍事改組,俄國最遲,在今年春天戰事失利後,他們才開始全力備戰。但俄國的軍工已經沒救了,大量的工人參軍入伍,戰爭爆發後,國營兵工廠的產能驟減。只可惜俄軍在1905年戰敗後購置的大量火炮,現在卻面臨無彈可用的窘境。
奧匈的情況也好不到哪去,東線的部隊什麼都缺,彈藥還需要德國人輸血。整場戰爭中,俄奧意三國完全是在比爛,大哥不笑二哥,大家一起拉低著列強的標準。
魯道夫來了一招釜底抽薪,面對民用工業產能不足的限制,魯道夫一意孤行地推進著匈牙利的工業化程序。寶貴的鋼材被佔用,運輸的車皮也被佔用。
新興的裝甲部隊也遭到毀滅性打擊,斯太爾,第一摩拉維亞,科爾本等機車工廠全都投入了農業機械的生產。匈牙利的農民們進了工廠,為了保障農業生產,只能加強機械化模式。
貴族和資本家也樂意為此買單。糧食都進了他們的工廠,糧食生產也要租用他們的機械裝置。生產資料全都掌握在他們手中,怎樣都是穩賺不賠的買賣。
德國的援助也被魯道夫截流了,化工產品和電機裝置全都被他們壟斷。當今這些產業不是高汙染的夕陽產業,而是技術和利潤最高的高新產業。
面對高額的支出,魯道夫只能藉著軍事援助的份額,讓德國政府贊助了。
在各方的反對和支援下,魯道夫的計劃終於開了頭,現在只等著逐漸完工,投入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