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科學常識告訴我們,在微觀世界裡,存在著微生物、病毒、分子、原子、質子、中子、夸克這些物質物件。但作為一篇科幻小說,還必須有人物,有角色!作者要把他們安排在這個世界裡冒險。
1862年,一個名叫菲茨詹姆斯奧布萊恩的軍官在美國南北戰爭中戰死,年僅三十三歲。他是科幻史上的一顆流星。他賴以照亮科幻天空的,只是一篇名叫《鑽石透鏡》的科幻短篇。正是這個重印了許多次的佳作,引領人們將藝術之眼轉向微觀世界。
小說的主人公林利自幼迷戀顯微鏡。他沒有受過正規學術教育,憑著家庭提供的優裕條件,把時間都用在觀察微觀世界上。當時,人類只擁有光學顯微鏡,只能透過放大,目睹細胞水平的微觀世界層次。林利到處尋找可以突破這一侷限的透鏡材料,最後,不惜透過暗殺手段,搞到一塊超過一百四十克拉的鑽石,完成了心願。
林利製造出鑽石透鏡後,把一滴水放在下面觀察。視野擴大了無數倍,結果竟然看到了一個美妙少女,出入於白芒芒的雲霧間。林利入迷地觀察她,竟然日久生情,給她取名叫阿妮穆拉,並且對宏觀世界的女人再也看不上眼。但那個微觀世界的女郎卻無法感知他的存在。幾天之後,林利突然發現阿妮穆拉形容憔悴,奄奄一息。這才意識到,自己觀察得太入迷了,忘了微觀女郎生活於其中的水滴已經蒸發,只好惋惜地看著她消失掉。
微觀世界裡當然不會有妙齡女郎,奧布萊恩在這篇小說裡要表達的,是對微觀世界可望而不可及的感慨:這位美人就這麼永遠地被囚禁在小水滴裡了。她離我就像海王星那麼遙遠。縱觀此類科幻作品,大多是在描寫故事的同時,抒發類似的感受。
總結以往微觀世界題材的科幻作品,遊歷微觀世界的角色大體有兩類。一類是縮小後的人,這還要涉及縮微技術。一類是外星人、地球上不明來歷的異類智慧生物,甚至是人造微型智慧生物。它們天生就那麼微小,和我們分處不同的天地。下面,筆者分別介紹這兩類傳奇故事。
第一節:人體縮小術
《鑽石透鏡》發表後,微觀世界題材沉寂了許多年,終於在科幻大師阿西莫夫筆下復甦。那便是不朽名篇《奇異的航程》。阿西莫夫&ldo;突破&rdo;了宏觀、微觀世界的隔閡,讓他的英雄們潛航進微觀世界。
故事發生在冷戰背景下,一位蘇聯科學家發明瞭物質縮小術,這足以改變世界均勢。他帶著這項成果逃到美國,途中被蘇聯間諜擊成嚴重內傷,生命危在旦夕。格蘭特帶領四位醫生,乘上潛艇,一起縮小到細胞尺寸,透過針頭從動脈進入科學家體內。
由於縮微技術的侷限,他們必須在一小時內返航,否則會被還原,脹破科學家的身體。在人體裡,超微潛艇誤入靜脈、闖過心臟禁區、克服缺氧危機、經歷千難萬險,最終到達病人腦部,用雷射手術槍消除了血液凝塊。
在這期間,他們還要解決掉混入航船的蘇聯間諜。激烈格鬥中,蘇聯間諜竟然被一隻白細胞吞蝕掉。時限將至,他們駕駛微型潛艇&ldo;高速&rdo;運動,最後從科學家的眼淚裡流出。這個名篇於六十年代被改編成電影,在銀幕上一展人體世界的奇妙。
阿西莫夫除了是科幻大師外,還是傑出的科普作家。他創作《奇異的航程》,更多的地為展示生理學成果。到了八十年代,史匹柏以製片人身份,拍攝了同類題材的佳作《內層空間》ner space。此片不僅特技水平更上一層樓,獲得奧斯卡最佳視覺效果獎。而且故事更加曲折驚險。
海軍試航員塔克參加維塔醫學研究所的縮微實驗,他和一隻實驗潛艇被縮微,吸入注射器,準備注入兔子體內。正在此時,恐怖分子瑪格麗特等人襲擊研究所,妄圖搶走縮微潛艇。科學家奧茲情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