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如前所述,在矢野徹等人的推動下,日本科幻在美國科幻的基礎上開始了自己的新篇章。到了六十年代已經出現了一大批本土作家。其中最具有世界性影響的當屬星新一。除了美國科幻小說外,星新一還受到中國典籍《聊齋志異》的影響,所以專門大量創作微型科幻小說,最後成為世界上幾乎惟一以此成果聞名的科幻作家。星新一的作品與凡爾納、阿西莫夫等人的作品類似,都具有&ldo;乾淨&rdo;、&ldo;純潔&rdo;、&ldo;有科普價值&rdo;的特點。不同意識形態的國家都可以全無顧忌地引進,作為青少年的科學啟蒙讀物。由於篇幅短小,國內一些報刊科幻專欄的編輯經常選用他的作品。筆者認識的一些編輯常以星新一為例,希望國內科幻作者也能大量創作微型科幻小說,殊不知創作微型科幻小說是難上加難的課題,全世界的成功者也只有這麼一位星新一。
在日本本土最有影響的科幻小說當屬小松左京,他被稱為日本科幻的推土機,意思是他帶頭克服了日本科幻文藝發展中遇到的許多困難。1973年,小松左京的代表作《日本沉沒》問世,轟動日本,發行量高達四百萬冊。次年,該書被文革中的人民文學出版社以批判日本軍國主義的材料的名義翻譯到中國,成了文革十年中惟一被介紹到中國的日本長篇科幻小說。那一版漢譯本的前言赫然是&ldo;偉大的日本人民永遠不會沉沒&rdo;!其實,作者當然不會詛咒自己的民族沉入大海,並且在這部小說裡,至少對中國還是很友好的。小說描寫到,西方國家在日本面臨滅亡之時,只允許高技術人員移民,只有中國派出艦隊運送普通日本人到大陸。書中那位在幕後掌控日本政壇,對日本人民於災難中自救起決定性作用的&ldo;百歲老人&rdo;也是一位來自中國的青年僧侶。
1986年,日本青年作家田中芳樹完成了他的兩百萬字的科幻史詩《銀河英雄傳說》。在二十世紀最後20年裡,它是全世界非英語科幻創作中屈指可數的亮點之一。十幾年來,這本書不僅在日本擁有了極大影響,並且在世界各地,包括中國在內獲得了一大批&ldo;銀英迷&rdo;。該書後來被改編成卡通連續劇和電子遊戲,更擴大了它的影響力。深入分析這部作品,對於急需從美國科幻一統天下的局面中擺脫出來的世界科幻文學創作有著重要的意義。
田中芳樹於1952年出生於日本熊本縣。自幼受中國古代文化的影響,尤其是三國故事,更是他創作時的借鑑。他開始創作《銀河英雄傳說》這部劃時代鉅著時還不到三十歲,這個年齡在當時已經擁有大量前輩的日本科幻界只算是個小字輩。田中芳樹在創作這部小說的過程中,逐步學習著文學技巧。小說前面三分之一部分節奏較快,還屬於&ldo;講故事&rdo;的範疇。後來的敘事節奏便逐漸慢了下來,而在人物塑造和文筆上有了很大提高。
這部鉅著於1986年最後出齊,至今時間並不算長。由於一部作品成為經典通常需要一個時間上的篩選,所以許多人對這部作品的價值表示懷疑,甚至懷疑它是否算得上是科幻小說。因為評論界和出版界將它標註為&ldo;架空歷史小說&rdo;。其實。如果我們不用這個日本式的名字的話,可以把《銀河英雄傳說》當成科幻文學史上&ldo;太空劇&rdo;型別作品的新高峰。在太空劇這個小類別裡,無論是早期的史密斯作品,還是赫伯特的《沙丘》系列,其藝術水準都已經被《銀河英雄傳說》甩到了後面。作為一部以社會政治變遷為主題的&ldo;軟科幻小說&rdo;,《銀河英雄傳說》全書中仍然涉及到科學技術的描寫達數百處之多,並且基本準確無誤。單地從這個角度上看,這部鉅著也是堂堂正的科幻小說。
《銀河英雄傳說》設計了從人類開始進行跨星系宇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