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於是,他駕駛飛機前去探險,達到了前人從未涉足的四萬一千英尺上空,終於和這些怪物相遇。那是許許多多雲霧狀的生命,小的有如氣球,大的超過聖保羅教堂的屋頂。有的形似水母,有的彷彿遊蛇。它們的肢體輕薄似霧,摸上去呈油狀,可以隨意變化。阿姆斯特朗知道口說無憑,回到地面後,準備好儀器,再次飛向高空,計劃提取一些生物樣本回來。但是,人們只看到了他的飛機墜毀在田野裡。還有記錄這一切的殘本。而本人則屍骨不存。
到了二十世紀中葉,全部陸地和近地空間的一切,均被人類所涉及。只有深海仍然戴著神秘的面紗。&ldo;海怪&rdo;也仍然是怪物題材的一個重要來源。前蘇聯科幻作家甘梭夫斯基在《海港之魔》中,超越生物學知識的限制,描寫了一種&ldo;集體生命&rdo;式的海怪:一個蘇聯人來到某熱帶海港,聽那裡的法國人講海怪的故事。那種海怪由一種細小的海洋動物組成。它們分散時體形很小,絞合到一起時,則形成龐大而完整的身軀,有肢體,有吸血管子,有消化道,連鯊魚也不是它的對手。最後,一個在陸地上稱王稱霸的資本家被工人們投入深海,餵了深海霸主。
鄭軍在科幻新作《海與人》中,描寫了一種由海星構成的深海巨怪。從淺海到深海,各種海星遍佈期間。就象陸地上的蚊蟲那麼普遍。它們的五個角上長有吸盤,可以吸附在海底。在《海與人》中,某種未知的海星可以透過吸盤聯合起來,形成直徑上百米的巨物。它們存在於一千米以下的深海,平時象正常海星一樣生活。一旦領地裡出現達到幾十米的入侵者時,它們就象蜂群般聯合成一個整體,進行攻擊,甚至可以破壞核潛艇。
隨著歐洲探險家進入非洲叢林,文明世界認識了猩猩這個物種。它與人的酷似,成為人們驚異和恐懼的來源。二十世紀初,一大批描寫大猩猩襲擊城市的小說和電影與人們見面。這裡面以三十年代的《金剛》最為有名。那是一隻數層樓高的大猩猩。它本來獨居在海島上,與世無爭。但利慾薰心的商人想把它帶到美國展覽。結果,&ldo;金剛&rdo;突破鋼籠,在紐約橫衝直撞。在三十年代的黑白電影裡,&ldo;金剛&rdo;最後被十幾架戰鬥機圍攻,被殺死在帝國大廈上。筆者看過七十年代重拍的彩色片《金剛》,新片裡,這個大怪獸死在雙子塔上面。
隨著時間的推移,生態思想深入人心。世人逐漸意識到,生物們襲擊人類,往往只是為了抵禦人類的蠶食。於是,猩猩們不再承擔恐怖和災難的角色,反而更多是受到同情的物件。這方面以科幻電影《巨猩喬揚》(ighty joe young)為代表。
在非洲某處原始森林,自古以來就流傳著守山巨怪&ldo;奈加沙姆&rdo;的傳說,以至於當地獵人不敢靠近那裡。女生物學家露易斯揚帶著女兒吉爾在那裡長期居住,研究大猩猩。一次,露易斯被偷獵者殺害。一隻叫&ldo;喬揚&rdo;的小猩猩也失去了母親。
十二年後,喬竟然長成了兩千磅重,體形接近大象的巨猩。原來,這個猩猩種群裡有一種隱性基因,每隔幾代就會產生一隻巨猩。喬長得太大,同類都疏遠它,只有吉爾和它相依為命。美國加州動物保護園的葛雷格來到此處深山,勸說吉爾送喬進入那個保護地。這樣才能避免它被偷獵。而曾經殺害過露易絲和喬的母親的偷獵者又潛入美國,試圖帶走它。結果,憤怒的喬逃出囚車,在洛杉機街頭橫衝直撞。逃避獵人和警方雙方的追捕。最後,喬殺死了獵人,自己被善良的人們送回非洲叢林。
在這部影片裡,喬雖然也象科幻片《失落的世界》中的恐龍那樣毀汽車,砸房子,搞得一片混亂,但卻一點不可怕。從頭到尾只是出於自衛殺死過一個人。和那隻霸王龍相比,它更象一個不喑世事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