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科幻是什麼呢?是與武俠、偵探、言情等並列的型別文藝。所有型別文藝都是讀者(或者觀眾)細分後的產物。市場是它們共同的母親。
那麼,為什麼還總是有人出來強調這種並無內容的話呢?原因是,出版界對市場的認識始終有偏差,首先是單純把發行數量的多少當成成功標準。筆者當年曾經開過小書店。書店雖小,品種俱全。幾年書店經營的最大體會,就是某類書固定會有一批讀者,某些人進門後就會站到某個專櫃的前面。而這些不同門類的書,市場容量的絕對大小是不同的。有一些書固定地有一群追捧者,它們既不會賣得洛陽紙貴,但也絕不會砸到手裡。如果只以絕對發行量為評價標準的話,那麼中國最以市場為導向的書就是《新華字典》了。
還有一個錯誤,就是把&ldo;雅&rdo;和&ldo;俗&rdo;當成市場的分界線。認為&ldo;俗&rdo;就是市場的,&ldo;雅&rdo;就不是市場的。這個也根本就不正確。雅有雅的市場,俗有俗的市場。別的不說,世界文學名著就永遠有銷量,是書店裡的常銷書。它們的營業總額,恐怕是任何&ldo;下半身寫作&rdo;之類的作品無法相比的。
具體到科幻而言,我可以舉一中一外的例子。中國作家王晉康,大家都公認他寫的是&ldo;哲理科幻&rdo;。在此處,&ldo;哲理&rdo;不僅是作品中體現的那些哲理本身,同時也就是一個市場賣點。他的作品強烈吸引著一批剛開始思考宇宙、人生問題的青少年。如果有一天王晉康推出一部&ldo;言情科幻&rdo;,它的市場前景如何可想而知。
美國作者麥可克萊頓的科幻小說與&ldo;高科技驚險小說&rdo;很相近。他的作品裡穿插了大量科學理論,甚至圖表、公式。其實那些都是他玩的花樣,隨手摘來一些科技的果子,拼成一套套有趣的&ldo;偽科學&rdo;、&ldo;類科學&rdo;。而正是這種看似很難懂的文字表象,卻是他的書暢銷的理由。如果有一天克萊頓的書&ldo;俗&rdo;了,失去了這些技術內涵,我想他也不會再有市場,因為他的讀者就是一群技術迷。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