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樂小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那是一個風和日麗的日子,我跟著年輕的太爺爺前往南陽。在途中,我們遇到了一位面色蒼白、神情焦慮的路人。
路人捂著胸口,艱難地說道:“我這胸口悶得慌,感覺氣都喘不上來,這一路上越來越難受,不知道是怎麼了。”
太爺爺連忙上前,仔細地觀察著路人的面色、舌苔,又為他把了把脈,神情嚴肅但又透著鎮定。
太爺爺說道:“您這是心氣不足,氣血瘀滯所致。心主血脈,心氣不足則血行不暢,故而胸悶不適。”
說罷,太爺爺決定為他針刺心俞穴以緩解症狀。
太爺爺轉頭對我說:“小晨,心俞穴位於第 5 胸椎棘突下,旁開 1.5 寸。”
只見太爺爺取出隨身攜帶的銀針,精準地刺入路人的心俞穴。行針片刻後,路人臉上的痛苦之色漸漸減輕,呼吸也逐漸平穩了下來。
路人感激地說道:“真是太感謝您了,我感覺胸口一下子舒暢了許多。”
太爺爺微笑著說:“您這症狀雖有緩解,但回去後還需好好調養,不可過度勞累,保持心情舒暢。”
我在一旁看著太爺爺熟練的醫術,心中充滿了敬佩,也更加堅定了我學習中醫的決心。
後來我聽太爺爺給我講心俞穴,“心俞”二字,“心”指的是心臟,中醫理論中的心不僅涵蓋了現代解剖學中的心臟器官,更包含了一系列與心相關的生理功能和心理活動。“俞”有輸注、轉輸之意。因此,“心俞”這個穴名意味著該穴位是心氣輸注之所。
從中醫的氣血津液執行理論來看,心俞穴是心氣轉輸、輸注之處。心氣是推動血液迴圈和維持生命活動的重要動力。當心氣不足時,可能會出現心悸、心慌、失眠、多夢等症狀;心氣過盛時,則可能表現為心煩、急躁、口舌生瘡等。透過刺激心俞穴,可以調節心氣的盛衰,使之恢復平衡,從而緩解上述病症。
在情志方面,心主神明,與人的精神、意識、思維活動密切相關。當心神不安時,容易出現焦慮、抑鬱、健忘等問題。心俞穴作為心氣輸注的關鍵穴位,能夠調節心神,使心神安寧,情緒穩定。
從經絡聯絡的角度分析,心俞穴位於足太陽膀胱經上。膀胱經為人體最長的經脈之一,其循行路線廣泛,與體內多個臟腑器官相連。心俞穴透過膀胱經與其他穴位相互協同,共同發揮調節人體氣血、陰陽平衡的作用。
此外,中醫認為“不通則痛”,心臟的疾病常常與氣血瘀滯、經絡不暢有關。刺激心俞穴能夠疏通經絡,促進氣血執行,改善心臟的供血供氧,從而緩解心絞痛、胸悶等症狀。
心俞穴之所以能夠治療其所主的病症,是因為其作為心氣輸注之處,與心的生理功能和病理變化密切相關。透過對心俞穴的刺激和調節,可以平衡心氣、安寧心神、疏通經絡,從而對心臟及與心相關的病症發揮治療和預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