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大剛/楊世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風必偃&ot;&ot;子率以正,孰敢不正?&ot;只有在上者盡了本份,做好表率, 天下人才會從風而靡,向風而化社會各階層(甚至各部門)都恪守職份,社會就 會協調發展,人們就生活於和諧的機制之中否則,在上者不能盡職盡責,名不符 實,這就是&ot;名不正&ot;如果&ot;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 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ot;,社會就 處於混亂之中可見社會的和諧安定與否,端賴於統治者是否盡職盡責,是否為人 正派
天人關係涉及人與自然的關係、生民與鬼神的關係世人都說中國人是崇尚理 性思維的民族,但是根據人類認識的規律,我們不能排除中國的先民們曾經有一個 迷信鬼神的時代那時&ot;民神雜揉,不可方物&ot;,人事與鬼神混淆,冥冥中的神常 常干涉世俗的生活,但中國人很早就改變了這一狀態據《國語》、《大戴禮記》、 《漢書》等文獻記載,顓頊氏命重、黎分主天地神人,&ot;絕地天通&ot;,劃清神人界 限;並且初訂歷數,規摩天道這一工作,在堯時又得到鞏固,《尚書&iddot;呂刑》篇 對此作了清楚的追述其時間大概在公元前23、前22世紀之間早在四千多年前, 中國的聖哲們就力圖將人類從神鬼婢女、天地奴僕的狀態下解放出來,初露理性思 維的曙光這在世界認識史上也是罕見的奇蹟
不過顓頊、帝堯對天地神人的態度,只作了理智的選擇,並無理性的論證,故 後世對天地神鬼的認識常有反覆孔子說:&ot;夏人尊命,事鬼敬神而遠之&ot;;&ot;殷 人尊神,率民以事神&ot;;&ot;周人尊禮,事鬼敬神而遠之&ot;(《禮記&iddot;表記》)就 是證明正是儒家繼承了歷史上的理性精神,對人與鬼神、人與天地的關係作了理 論闡述,才使中國的理性思維形成定勢,成為傳統關於神鬼問題,從孔子開始, 中國儒家就抱著理智對待、謹慎處理的態度,《論語&iddot;述而》&ot;子不語怪力亂神&ot; 一語可以盡之子路問事鬼,孔子曰:&ot;未能事人,焉能事鬼&ot;問死,孔子曰: &ot;未知生,焉知死&ot;(《先進》)但孔子又重視&ot;喪、祭&ot;(《堯曰》),主張 &ot;祭神如神在&ot;(《八佾》)其原因不在迷信鬼神,而在於&ot;神道設教&ot;‐‐利 用世人普遍接受的形式寓教其中從此,神鬼喪祭之禮,不過作為報本和感恩的形 式、興禮寓教的手段,儲存於文化活動和社會習俗之中,並不曾引起儒者的真正沉 醉和傾心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