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另一家“李家小串” (第1/2頁)
芝士年糕火腿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喬秀芬點點頭:“說的是呢,別看咱家幹活的人多,一年都不一定能存下這麼一個銀角子。” “娘,以後我給你開個大酒樓好不好?”李安安人雖小,這話可是說得豪情萬丈的。 “好,我的乖寶最好了,娘等著乖寶開大酒樓。”喬秀芬把李安安摟進懷裡好一陣稀罕。 李安安一聽就知道娘並沒有當真,不過沒關係,以後做給她看就好了。 前些天自動上門的野味已經都被他們做成了串串,天氣漸冷也不怕放不住。 眼看著生意越來越好,李家人的臉上成天都樂呵呵的。 為此喬秀芬還特意開了個會。 “我警告你們,這生意是老李家的大事,誰要是敢出去胡咧咧,那就不配當老李家人!”喬秀芬的面上很是嚴肅。 “咱們家一定要保持低調,這才哪兒到哪兒,誰都不許把尾巴翹到天上去,讓我知道,小心我拿雞毛毯子削你!” 李老大還是那般老實:“娘你放心吧,咱家人都不會的。” 楊芳華跟著點點頭,她可以算是老李家最看中這個生意的人了。 李老二慣常嬉皮笑臉的:“娘你放心吧,你看我最近這幹活多認真啊” 張招娣目光有些閃爍,弱弱地點了點頭。 喬秀芬看張招娣那個樣子,想著李老二最近確實辛苦,就當給老二個面子,也就沒指名道姓地說她。 反正出了事,有老二擔著呢。 三房夫妻根本就不參與擺攤的事情,也沒什麼好說的,跟著點頭就行了。 至於老四老五,正是半大孩子的時候,哪裡懂,只知道聽孃的就對了。 李大根沒說什麼,攤子的生意雖然現在看著不錯。 但是地裡的莊稼才是他們農村人的根,家裡有人去擺攤就可以了。 他還是要在家裡把地照顧好的。 李家小串的生意逐漸步入正軌,王瞎子基本也是隔兩三天就會派人來專門給他姐姐訂做一份餐食。 錢都是過了李安安的手的,她可以很肯定今年可以過一個肥年了。 喬秀芬的笑容也明顯變多,在家裡罵罵咧咧的時候都少了。 原本託李安安的福,李家飯桌上就經常出現一些野味等肉食。 現在更是能夠隔三差五去肉攤子上割塊肉回家吃了。 楊芳華的廚藝也在飛速上漲。 ...... 天氣越來越冷,眼看著就進入冬天了。 這天,楊芳華和李老二還有李大郎來出攤。 因為天氣太冷,怕李安安這個小人生病,喬秀芬已經勒令她不許跟著來鎮上吹冷風了。 這幾天,三個人一起擺攤倒也沒有什麼不適應的地方。 沒了李安安的巧嘴就是氣氛會比往常沉悶一些。 李老二倒是也比從前長進不少,現在也能和一些來買吃食的長工們聊上幾句。 只是今天卻很奇怪,顧客還是很多,可是對比往常,明顯是減少了不少。 “嫂子,你有沒有覺得今天人有點少?”等到給最後一個人盛完湯,李老二看著鍋裡剩下的湯有點納悶。 這往常,到了現在這個時間可是基本就只剩下個湯底,而攤子前面還排著隊的。 這怎麼今天還剩了這麼多呢。 楊芳華也有些奇怪,她負責拿串串,更是知道今天這剩下了不少。 “是啊,今天看似挺忙,人真的不多。” 看到李家小串攤位上閒下來,剛忙完的王小二湊了過來。 “李大嫂,李二哥,你們忙完了啊。” 李老二看出王小二似乎有話想說:“是啊,今天不太忙,你瞧,還剩了些許。” 王小二湊近一看,還真的是剩了。 要知道,這李家小串在方集鎮早就已經打出了自己的名頭,便宜划算又好吃,不輸知味樓的味道但是卻人人吃得起。 平時都不夠賣的。 不過他還真的知道為什麼。 “我今早擺攤的時候聽說了,這事大概有七分保準。”王小二也是看在大家鄰居這麼久的面上,再加上那個小安安特別會做事,每次來打包,總是會給他的比旁人更多。 “你們不是鎮上的人可能不清楚,咱們方集鎮啊,能夠擺攤的不止有慶安街這一條街,慶安街之所以這麼熱鬧,也是因為雖然王瞎子收費高,但是確實管得好,在這做買賣咱們老百姓安心,所以才有這麼多攤位,慢慢的慶安街就出名了。” 聽著王小二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