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 (第4/5頁)
津鴻一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進抵武德(今河南武陟東南),在沁水東岸佈陣20餘里。
這時沁水暴漲,兩軍只好隔水對峙。
看來都是因為有這條河的緣故,而並非七總管中有人收受了尉遲迥的餉金,故意延緩進攻。
8月17日,高熲到達前線。
高監軍趕得急。不過,在此之前的折騰,所造成的延誤,與他並無干係。
他只能做他現在能做的事。
高監軍命令,架橋。
這個命令是驚人的。
因為沁水急流洶湧,換了現在,也難以做到。
架橋,是為準備發起進攻。
這當然是不用說的,卻玩的是拚命的架勢。
橋竟然架起來了。
對崖的尉遲憞見了,就讓士兵們從上游放下火筏,企圖焚橋。
而高熲則讓人在離橋樁較遠處,構築水中障礙“土狗”,以阻火筏近橋。
這“土狗”,是用竹籠和麻袋等,裝滿沙石,在以木樁加固,頂部露出水面,用以阻攔順流而下的船、筏。由於這東西前銳而高,後闊而低,形狀猶如坐狗,所以名叫“土狗”,這是當時發明的一種水戰軍事武器。
而這種“土狗”的使用,對上面有所質疑的,高熲讓人在湍急的河流上架橋,是不是做得到的問題,可以有所回答的是,當時的架橋方式,有可能是先以“土狗”形成圍堰,再打入木樁,然後再施工架面,而完成的。
這其實也是現在攔河架橋築壩中常用的方法,與我們在電視上見過的三峽大壩的修建,也是隔江分流後,在圍堰中分段施工的情形,如出一轍。
………【第三節 主攻(3)】………
而這尉遲憞,一計不成,又再生一計,所謂情急之下,計從心起,這都是讓新來的這位高監軍給逼的:他把軍隊後撤了對崖的人,眼睛看不見的地方,心想只要對方一上岸,就立刻掩殺過去,對方背水而戰,勢必驚慌失措,弄得好的話,可以逼對方跳河。
背水一戰,是兵家大忌,但以做為讓對方處於絕地的戰法,其實是一把雙刃劍,結果相反的著名戰例的楚霸王項羽的破釜沉舟之法,各韓信的背水列陣,兵被處於死地而生的例子。
但這一打仗的技巧,確實要看是什麼人在用,和用在什麼人身上。
對於名將韋孝寬來說,他看出了對方破綻:
首先是人,來的不是尉遲迥,卻是他這位沒打什麼大仗,卻因為尉遲迥大概是想起上陣還需父子兵這句話的緣故,讓他領了十萬人馬前來,但打仗講究的是人的問題,而不是人數的問題;其次,這位後退的距離,現在給出了一個機會,對方揮軍殺過來行進需要的距離,與這邊渡河的時間之間的關係,並非是固定不變的。
渡河可以加快,狹路相逢,那要看誰更快,卻乘機擂鼓齊進。
而且,狹路相逢勇者勝,還要看士氣。
所以韋名將命令擂鼓,這是為了快,更快;也是為了廝殺前的興奮,向前進,向前進、進!
而這高熲,卻在全軍被後放了一把火。
是把橋燒了。
這二人一陽一陰兩招,要做的是,學習楚霸王,學習韓信,讓廣大士兵們都知道,要是往回跑,是來不及再修橋的。
韋名將軍,往前衝,不顧死活,這是很要命的。
而尉遲憞軍,這人是不是真在瞬間變化的戰局而前,表現出差一、二秒或分種的“遲鈍”,不知道。不過,尉遲憞軍同樣廣大計程車兵們,知道反正身後有很廣闊的地方,可以跑,向前者可能死,向後者,無非會被人說是逃跑,那當然選擇逃跑,傻子才不向後轉,跑。
雙方几十萬人,集合在一起打仗,這麼多人,一方怎麼說敗就敗,而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