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兆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8月的印度,正是熱浪滾滾,大地猶如被燒紅的鉛,處處灼人。士兵們手中的槍,簡直就像一支被燒燙的鐵棍,握著槍的鐵把子,士兵們的手上被燙出了血泡。越是天熱,史迪威對課目訓練抓得越緊。他汗流浹背,親自到訓練場上,一會兒臥倒,為士兵們做射擊示範動作;一會兒持槍在地上爬行,為士兵做匍匐前進示範動作。有的動作難度較大,他不厭其煩地做了一遍又一遍,一直到士兵們理解會做為止。
在訓練中,史迪威也為一些事與鄭洞國、孫立人、廖耀湘發生矛盾。他從美國調來400多名軍官,想把他們分到各個團,代替中國軍官。他的想法遭到鄭洞國等中國軍官的堅決反對。他們是害怕這支軍隊被美國人完全控制後,中國軍官就無法指揮和控制,不利於以後的行動。史迪威為了防止各團軍官吃空餉,把發放裝備、軍餉、糧食的大權全掌握在美國軍官的手中,這也遭到鄭洞國等人的極力反對。這些矛盾惹火了美國軍官,有時發生嚴重的衝突,相互拔槍,那情形,大有一觸即發之勢。史迪威常為這些事情向蔣介石告狀,但得到的回答是:中國軍隊不是綿羊。
史迪威幾次告狀無果,不再那麼趾高氣揚。
由於時常爭吵,影響了整訓計劃的實施。一直拖到1943年的1月,整訓計劃才結束。
重返緬北(1)
反攻緬甸的仗怎麼打?這個問題一直纏繞在史迪威的腦中,他思前想後,覺得打仗靠後勤,修路太重要。印度至緬甸沒有一條像樣的公路,打仗的軍需物資送不上去,沒有軍需物資作後盾,反攻緬甸就無從談起。於是,他決定先修築一條中印公路。
1月27日,兩支隊伍從訓練基地蘭姆伽出發,一支是美軍工程兵部隊,另一支是掩護美軍工程兵築路的中國遠徵軍新三十八師之一一四團。他們坐卡車,乘輪船,顛簸了一個多月,
來到雷多。這裡到緬甸沒有路,也沒有河流。史迪威打算從這裡修一條通向緬北的公路。修這條公路必須經過隘路森林,森林裡有低凹的沼澤,也有凸起的小山包,大象及各種野獸出沒。到了這裡,他們就像走進了動物園。這些野生的動物第一次見到人,開始表現得十分害怕,總是躲得遠遠的。後來,築路需要經過它們的窩,將它們的窩毀了,它們便發了怒,每天都有數不清的野獸向築路的部隊襲擊。中美軍隊的官兵們只好用機槍對付它們。誰知,這陣陣槍聲引來了真正的敵人。他們修到胡康谷後,遭到日本小股部隊的襲擾。負責施工的美軍少將惠勒爾覺得一邊修路,一邊打仗不行,便向史迪威提出撤走修路人馬。他的要求遭到了史迪威的痛斥,史迪威氣憤之下,還用馬靴踢了惠勒爾幾腳。部隊裡官大一級壓死人,惠勒爾無可奈何,只得繼續帶隊修路。保護修路部隊第三十八師一一四團要超前趕路,他們於3月9日越過叢林,來到唐卡家,剛剛安營紮寨,忽然見到成千上萬的蝙蝠飛來,就像一張巨大的網,先是從樹上散開,然後由東向西,向部隊住的四周襲來。動物搬家,必有異情。第一一四團的張團長有著軍事動物學的知識,他憑著感覺,認為不遠處有敵人,心中想到,看來明天定會有一場惡戰。他將自己的想法告訴惠勒爾將軍,惠勒爾覺得他分析得有理。
考慮到明天可能有敵情,惠勒爾睡不著,半夜裡叫醒了張團長。和他商量說,部隊駐紮在這裡,便於敵人襲擊。提出將部隊移到對面的小山上,那裡易守難攻,只要在山上架幾挺機槍,就可以應付兩千多敵人的進攻。張團長接受了他的建議,當晚就將帳篷及武器彈藥遷到了對面的小山上。
第二天清晨,天氣晴朗。突然哨兵跑來,向張團長報告說,山那邊來了一批鬼子,黑糊糊的一大片,朝他們駐紮的地方擁來,幾乎把整個山坡都掩蓋了。
張團長立即到了惠勒爾的住地,通報了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