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兆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日本靠什麼&ldo;發家致富&rdo;的呢?他腦子裡的這個問號,是透過在日本讀書、瞭解了日本的發展歷史後明白的。原來中日《馬關條約》後,中國賠給日本兩億兩白銀,日本一下子發了橫財,致使日本的歷史拐了個彎,日本在國際上的競爭力和國際信用程度,不僅超過了亞洲,還超出歐洲許多大國。日本正是用中國的這筆巨額賠款,發展了軍事,瘋狂地造槍造炮,醞釀了再次進攻中國,以掠奪更大利潤的野心。
&ldo;九&iddot;一八&rdo;事變以後,日本搶佔了東三省,又侵佔了山海關,爭奪熱河、長城,直到簽訂《塘沽協定》,策劃華北自治。這時候的蔣介石緣何對日本人一讓再讓,能夠讓日本鬼子長驅直入中國的領土?原因就是他的&ldo;攘外必先安內&rdo;的指導思想作祟。他一心想集中兵力剿共,想等到剿完了共產黨,再收拾日本人。可是,事與願違,日本人不讓他實現自己的夢想,將侵略的魔爪向中國繼續延伸,他們得隴望蜀,佔了長城又想再飲長江水。蔣介石一心想剿滅共產黨再扛抗日旗。可是,紅軍不僅沒有被剿光,還長徵到達陝北,率先打起了抗日救國的旗幟。此時熱心內訌的蔣介石仍痴迷在剿滅紅軍的夢境裡,沒有清醒過來。直至爆發了&ldo;西安事變&rdo;,張學良、楊虎城逼蔣抗日。蔣介石惶惶覺得自己的生命受到嚴重威脅之時,在中共中央代表周恩來調停下,蔣介石終於答應六項協議,即:
(1)改組國民黨與國民黨政府,驅逐親日派,容納抗日分子;
(2)釋放上海愛國領袖,釋放一切政治犯,保證人民的自由權力;
(3)停止&ldo;剿共&rdo;政策,聯合紅軍抗日;
(4)召集各黨派各界各軍的救國會議,決定抗日救亡方針;
(5)與同情中國抗日的國家建立合作關係;
(6)其他具體的救國辦法。
西安事變和平解決,1937年2月10日,中共中央致電國民黨五屆三中全會,正式提出實現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五項條件和四項保證。蔣介石被迫同意確立停止內戰的國共合作政策。此時,國共兩黨表面上握手言和,攜手抗日,實際上,蔣介石將抗日二字還只是掛在口頭上,沒有真正放下他&ldo;攘外必先安內&rdo;的方針。
早在五年前的1932年1月28日,日軍在上海挑起事端,日本海軍竟然要登岸保護閘北一帶日本僑民,要求十九路軍撤退30公里。蔣介石當時想的是,中日矛盾應該透過外交途徑解決,暫且答應了日本人的無理要求。所以,他完全不考慮中國人民的利益,命令十九路軍撤退30公里。
蔣介石的軟弱給了日本侵略者更大的野心,日本出動飛機,對閘北、真如一帶狂轟濫炸,炸死炸傷我許多無辜老百姓。十九路軍官兵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奮起反擊。震驚中外的&ldo;一&iddot;二八&rdo;淞滬戰役爆發,國民黨十九路軍擊斃敵軍萬餘,逼得敵人換了三次指揮官。明明是勝利者,南京政府竟同日本簽訂了妥協退讓的《淞滬停戰協定》。蔣介石讓中國人民再次蒙受屈辱。
盧溝橋的槍聲,又讓蔣介石寢食難安。
老蔣的態度變了(2)
7月8日,中共中央向全國發出了&ldo;中國共產黨為日軍進攻蘆溝橋通電&rdo;,指出:&ldo;平津危急!華北危急!中華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實行抗戰,才是我們的出路。&rdo;
同日,毛澤東、朱德、周恩來等九人聯名打電報給蔣介石:&ldo;紅軍將士願在委員長領導下為國家效命,與敵周旋,以達保地衛國之目的。&rdo;
7月9日,又由彭德懷、賀龍、劉伯承、林彪等人率領全